——农村实用人才。以提高科技素质、职业技能和经营能力为核心,以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农村生产经营型人才为重点,推进农村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和经营管理等实用人才发展。2015年农村实用人才总量达到90万人,2020年农村实用人才总量达到120万人、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1年,使每个行政村主要特色产业至少有1-2名示范带动能力强的技术带头人。
积极开展基层人才援助,加强农村基层政法、教育、卫生、农业科技队伍建设。大规模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充分发挥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各类职业学校、教育培训项目的主渠道作用,加快培养农业产业化急需的管理人员、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带头人和农村经纪人,注重培养农村女性实用人才。积极扶持农村实用人 才创业兴业,在创业培训、项目审批、信贷发放、土地使用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加大对农村实用人才的表彰激励和宣传力度,提高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地位。
——宣传文化人才。以提升整体素质、优化结构、发挥优势为核心,加强宣传文化人才队伍建设。2015年宣传文化人才总量达到34万人,2020年宣传文化人才总量达到46万人,其中本科以上学历人员占到75%,宣传文化领军、文化产业经营管理和文化专业技术等人才基 本满足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需要,形成若干个文化研究和文化产业开发人才集聚基地。
大力培养哲学社会科学、文化产业经营管理、文化专门技术、新闻出版、文学艺术和文博等人才,保护和培养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人才队伍,加强基层宣传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体现宣传文化工作特点的人才评价使用机制,探索建立符合文化产业发展规律、体现文化创作特点的多元化人才激励机制。
——社会工作人才。以提高专业化水平和职业化技能为核心,加 快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2015年社会工作人才总量达到5万人,2020年社会工作人才总量达到8万人,做到每千人口中拥有2名社会工作者。
加强社会工作学科专业体系建设,加快建立一批社会工作培训基地,加强社会工作从业人员专业知识培训。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人才评价制度,加强社会工作者队伍职业化管理。推进公益服务类事业单位、城乡社区和公益类社会组织建设,完善培育扶持和依法管理社会组织的政策。
第四章 重点工程
第一节 创新人才培养工程
依托我省科教资源优势,以提高技术创新水平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为核心,加快培养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全面提升人才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加强博士后工作站和流动站建设,增强自主培养能力。着眼培养造就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建设一批院士专家工作站(室)。依托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和“三秦学者”计划、“百人计划”及相关计划,重点支持培养和引进200名具有发展潜力的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和优秀管理人才。依托重大科研项目、重点工程和重大建设项目,支持建设100个重点领域的创新团队。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大型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为依托,建设一批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基地。
第二节 基层人才援助工程
围绕推进城乡一体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继续做好选派优秀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和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等工作。有计划地选派符合条件、有志服务基层、品学兼优的硕士、博士到县级工业园区和市县部门任(挂)职,鼓励支持大学生到农村和中小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创业就业,推进科技特派员服务农村、服务企业。继续实施农村基层人才队伍振兴计划,加强农村教师、乡镇医疗卫生、乡镇(街道办事处)和基层法检、乡镇农技等人才队伍建设,搞好科技、卫生、文化“三下乡”活动。充分发挥院士专家的作用,引导和鼓励各类人才服务基层。
第三节 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工程
着眼于提升我省企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国际战略眼光、市场开拓创新能力、现代经营管理水平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企业家,能够忠实代表和维护国有资产权益的出资人代表,具有职业素养、创新精神、市场意识和经营管理能力的职业经理人;加快培养一批企业自主创新急需的战略规划、资本运作、科技管理、项目管理等方面的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和政治坚定、熟悉企业管理、擅长做思想政治工作的党群工作者。每年选送一批高层次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到国外著名学校、科研机构和大企业学习培训。到2015年,全省经营管理人才资源增加到75万人;到2020年增加到100万人,培养造就100名左右能够引领陕西和西部企业发展,跻身于中国企业前列的战略企业家和1000名优秀企业家、2000名优秀企业家后备人才。
第四节 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
根据我省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需要,积极争取国家技能人才振兴计划支持,加快培养造就一支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发挥高级技、技师的带动作用,加强高级工的培养,形成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技能人才梯次结构。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中、高等职业学校为基础,校企合作为纽带,政府推动和社会支持相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训体系。
继续实施人人技能工程和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工程,提升技能劳动者素质,做好高技能人才培养。到2015年,在全省选拔重点培养200名首席技师、1000名省级技术能手,建立50个技能大师工作室,支持一批技工院校建设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使每个县(市、区)都有1-2个高技能人才公益性公共实训基地,全省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提高到25.6%。到2020年,全省选拔重点培养的首席技师达到500名,技能大师工作室100个,依托大型骨干企业、重点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建成一批国家级和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全省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提高到29%。
第五节 人才信息化建设工程
整合各类人才信息资源,建立社会化、公益性、开放式、覆盖全的人才资源信息共享机制。健全人才资源年度统计调查和定期发布制度,加强人才信息网和数据库建设,加快推进人才电子政务网络系统建设,构建互动、高效、便民、安全的人才资源公共信息平台和人才公共服务平台。建立和完善上下贯通的各级人才网,大力推进网上人才政务项目开发和应用,最大限度地实现公共人才服务项目上网。
第六节 人才发展社会化工程
大力实施人才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等人民团体作用,大力发展为人才提供服务的社会化组织,加快构建人才社会化服务体系,积极支持各类学会发展,为人才成长提供良好的交流平台。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参与人才发展、支持人才发展,形成全社会促进人才发展的工作格局。
第七节 人才理论和管理创新工程
建立陕西人才发展研究院,为人才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技术保障,着力推进理论研究、机制体制研究和对策研究,构建具有地方特点、反映时代要求的人才培养、选拔、管理、使用、激励、保障和评价等理论体系,培养集聚一批高水平的人才发展理论和应用研究人才队伍。
第五章 保障措施
第一节 改进完善人才管理体制
创新党管人才方式方法,进一步健全各级党委人才工作领导机构,建立科学的决策、协调和督促落实等机制,形成统分结合、协调高效的人才工作运行机制,不断提高党管人才工作水平。建立党委、政府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建立各级党委常委会听取人才工作专项报告制度,提高各级领导班子综合考核指标体系中人才发展专项考核的权重。
完善政府宏观管理、市场有效配置、单位自主用人、人才自主择业的管理体制,发挥政府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作用,强化各职能部门人才工作职责,发挥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推动政府人才管理职能向创造良好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转变,运行机制和管理方式向规范有序、公开透明、便捷高效转变。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扩大和落实单位用人自主权,发挥用人单位在人才培养、吸引和使用中的主体作用。取消科研院所、学校、医院等事业单位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建立与现代科研院所制度、现代大学制度和公共医疗卫生制度相适应的人才管理制度。完善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管理体制,健全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企业人事制度。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和行业建立人才发展改革“试验区”,探索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人才管理、人才创业机制。加强人才法规建设,推进人才工作依法管理。
第二节 创新人才发展机制
以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需要为导向,构建促使人人能够成才、人人得到发展的现代人才培养开发机制。进一步优化教育布局和学科专业结构,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统筹培养与使用,促进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理顺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统筹规划继续教育,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支持发展各类专业化培训机构。
建立以岗位职责为基础,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科学化、社会化的人才评价发现机制。健全科学的职业分类体系,建立各类人才能力素质标准。完善重在业内和社会认可的专业技术人才评价机制,加快推进职称制度改革,规范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准入,完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评价办法。落实用人单位在专业技术职务(岗位)聘任中的自主权。完善以任期目标为依据、工作业绩为核心的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考核评价办法。探索技能人才多元评价机制,逐步完善社会化职业技能鉴定、企业技能人才评价、院校职业资格认证和专项职业能力考核办法。健全完善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建立健全公务员职务分类制度,建立在重大科研、工程项目实施和急难险重工作中发现、识别人才的机制。
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创新人才选拔任用机制,科学合理使用人才,促进人岗相适、人事两宜、用当其时、人尽其才,形成有利于各类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选人用人机制。
改善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和公推公选等制度,规范干部选拔任用提名制度,全面实行各级党委讨论决定重要干部票决制,坚持和完善党政领导干部职务任期制,建立聘任制公务员管理制度。建立组织选拔、市场配置和依法管理相结合的国有企业领导人员选拔任用制度,完善国有资产出资人代表派出制和选举制。健全事业单位领导人员委任、聘任、选任等任用方式,全面推进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竞聘上岗和合同管理制度。健全完善特聘专家、“首席技师”等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选拔管理使用制度。
推进人才市场体系建设,建立政府部门宏观调控、市场主体公开竞争、人才自主择业的人才资源配置机制。整合政府各类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规范专业性、行业性人力资源市场,建立统一开放、面向海内外的陕西人力资源市场。建设陕西人才大厦,做大做强中国西安人才市场。进一步完善人力资源市场建设规划,加快建设以西安为中心的省、市、县(区)不同类别和标准的人力资源市场,实现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省、市、县(区)、乡镇(街道)、社区五级网络互联、信息共享。健全人才市场供求、价格、竞争机制,大力发展人才服务业,积极培育专业化人才资源服务机构。完善政府人才公共服务系统,建立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制度。进一步畅通人才流动渠道,加强政府对人才流动的政策引导,促进人才资源有效合理配置。完善人事争议仲裁、人才竞业避止等制度,维护用人单位和各类人才的合法权益。加强对人才公共服务产品的标准化管理,支持各类人才机构开发公共服务产品。
第三节 加大对人才的有效激励保障
完善分配、激励、保障制度,建立健全与工作业绩紧密联系、充分体现人才价值、有利于保障人才合法权益的激励保障机制。统筹协调相关单位和企事业单位收入分配,稳步推进工资制度改革。完善知识、技术、管理、技能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办法,健全国有企业人才激励机制,推行期权股权等中长期激励办法,重点向创新创业人才倾斜。完善事业单位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探索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制、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年薪制、协议工资制、项目工资制等多种分配方式。
健全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和社会力量奖励为主体的人才奖励体系,调整规范各类人才奖项设置,重奖为陕西经济建设、科教发展和文化繁荣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继续做好省有突出贡献专家的选拔管理工作,鼓励支持和重奖在国际国内各项事业中为国家、为陕西获得殊荣的各类人才。
实施知识性财产保护政策,完善国家资助开发的科研成果权利归属和利益分享机制,在科技成果的技术转移和知识型财产的产权交易中保护科研人员和财产所有者的利益。制定支持个人和中小企业发明创造资助办法,鼓励创造知识型财产。建立专利技术交易市场和信息平台,加大知识产权宣传普及和执法保护力度,建立健全有利于知识产权保护的社会信用制度。
推进机关和事业单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以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为重点,形成社会保障、单位保障和个人权利保障相结合的人才保障体系。支持用人单位为各类人才建立补充养老、医疗保险,扩大对农村、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人才的社会保障覆盖面。
第四节 实施人才发展的若干政策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促进人才优先发展的财税金融、创业扶持、公共服务等政策,结合实际完善配套措施,加大实施力度,为人才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加大对人才发展的投入。确保教育、科技支出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卫生投入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支出增长幅度,继续加大对文化事业的投入。省、市、县三级财政建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纳入财政预算体系,保障人才发展重大项目实施。进一步整合投入资源,改善经济社会发展的要素投入结构,大幅度提高人力资本投资比重。建立重大项目、重点发展领域(区域)人才保证制度,提高项目建设、重点领域创新和区域发展中人才开发经费比例。继续加大省财政对市县转移支付力度,支持财政困难地方保证人才开发投入。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鼓励和引导企业、金融机构和社会加大对人才发展的投入,鼓励和引导用人单位、个人和社会机构投资人才资源开发。积极争取国家对人才发展的资金和政策扶持,争取国际组织、金融机构和外国政府对人才发展的资金支持。
有效整合科技人才资源。研究制定《关中-天水经济区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发展规划》及相关政策,推进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用好先行先试权,加大统筹经济区科技人才资源和体制、机制、政策支撑力度,有效整合中央与地方、军工与民用科技人才资源,加快产学研用一体化,引导科技人才资源向企业和产业聚集,推动科技与经济更紧密结合。加快陕西科技资源中心建设,建立全省智力资源库,为各类人才提供资源共享的信息服务平台。加大对重大科技装备、重点实验室的管理,促进公共科技资源使用的社会化,构建自主创新的服务平台。加强对科技研发、技术创新、产业发展等各项资金的统筹使用。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配置相结合,充分发挥中央在陕单位的科技人才优势。依托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大学科技园区,培育和引进海内外高层次创新人才。统筹军民结合、军地结合、寓军于民的国防科技创新体系的协调发展。加强重点试验室、工业研究院、工程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开发中心建设。
鼓励各类人才创新创业。建立扶持创业风险投资基金,完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的税收、贴息等优惠政策,支持以高层次人才为重点的各类人才创办科技企业。鼓励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到基层创业、到中小企业就业,鼓励支持省直单位科研人员到县乡生产、科研一线创业服务,鼓励支持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经批准辞 职创办企业、到基层从事社会服务,鼓励支持和引导海外人才来陕创业。制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创业贷款等办法,支持科研人员在创新实践中成就事业并享有相应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实行管理人员职员制度。
促进区域人才协调发展。围绕《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实施和推进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制定加强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方面的措施,支持西安在统筹科技人才资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方面开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建设“人才特区”,提升人才国际化水平,发挥国家级创新型试点城市和统筹科技资源示范基地的作用。围绕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充分发挥重大项目对人才的吸附作用,支持急需紧缺人才的引进和本土人才的培养。围绕陕南循环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工业园区和主导产业聚集人才的作用,加大对人才培养、引进的支持力度。
有序推进人才合理流动。完善人才交流和挂职锻炼制度,扩大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领导人员跨地区、跨部门交流任职范围,营造开放的用人环境。完善从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选拔人才的制度,完善党政机关向企事业单位人才流动的社会保险衔接办法。实施人才向农村基层和边远山区流动的引导政策,对到农村基层和边远艰苦地区工作的人才,在职务职称晋升和工资待遇方面实行倾斜政策。采取政府购买岗位、报考公职人员优先录用、建立“五险一金”等措施,鼓励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和中小企业就业,逐步提高党政机关从基层招录公务员的比例。制定公职人员到基层服务和锻炼的选派办法,建立城乡人才对口服务制度。
大力促进非公有制人才发展。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 人才的开发纳入各级政府人才发展规划,支持人才创新创业的资金、项目、信息等公共资源向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人才平等开放,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人才平等参与人才宣传、表彰、奖励等活动。
全面提高人才国际化水平。坚持人才自主培养开发和引进海外人才相结合,开发利用好国内国际两种人才资源。建立高层次人才引进“绿色通道”。支持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留学人员创业园等机构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支持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同海外高水平教育、科研机构建立联合研发基地。加强留学回国人员创业园区建设。进一步加强对外引智和外国专家工作,完善国外智力资源开发利用的政策措施。积极开发国(境)外优质教育培训资源,完善出国(境)培训管理制度和措施。建立陕西“一站式”海外人才服务窗口。培育引进一批国际化人才中介服务机构。
第六章 规划实施
第一节 加强对规划实施工作的领导
各级党委、政府是人才发展规划实施的主体,负责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规划实施的统筹协调和宏观指导,制定各项目标任务的分解落实方案和重大工程实施办法,加强监测评估和监督检查,针对实施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调整相关内容,确保规划有效实施。
第二节 建立健全人才发展规划体系
各市、县(区)、省委和省级各有关部门、重点行业系统要以本规划为指导,结合职能特点和发展实际,编制地区、行业系统以及重点领域的人才发展规划,形成全省人才发展规划体系。
第三节 加强人才工作基础性建设
加强人才统计工作,建立人才资源统计和定期发布制度。推进人才工作信息化建设,健全人才信息网络和数据库。加强人才理论研究工作。加强人才工作队伍建设,健全人才工作机构,加大培训力度,提高人才工作队伍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
第四节 营造实施规划良好社会环境
大力宣传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人才工作的政策措施,宣传实施规划的重大意义和规划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总体部署、主要任务、重大举措,宣传规划实施中的经验、做法和成效,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和推动人才发展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