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师>复习指导>正文
2010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复习指导:《内经》中气的涵义辨析

www.zige365.com 2010-4-13 12:04:22 点击:发送给好友 和学友门交流一下 收藏到我的会员中心

  《禁服》说:“审察卫气,为百病母。调其虚实,虚实乃止。”

  《五味》说:“谷始入于胃,其精微者,先出于胃之两焦,以溉五藏,别出两行,营卫之道。”

  《动输》说:“营卫之行也,上下相贯,如环之无端。”

  《邪客》说:“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以荣四末,内注五藏六府,以应刻数焉。卫气者,出其悍气之剽疾,而先行于四末分肉皮肤之间而不休也。”

  《气穴论》说:“孙络……以溢奇邪,以通荣卫,荣卫稽留,卫散荣溢,气竭血著,外为发热,内为少气,疾泻无怠,以通荣卫。”

  13.气为病邪之气。《内经》提出的病邪主要有两类:一是外感病邪,即自然界的六气异常而变为邪气,侵人发病;二是体内之气运行失常而引发各种疾病。如:

  《阴阳应象大论》说:“天之邪气,感则害人五脏;水谷之寒热,感则害人六腑;地之湿气,感则害皮肉筋脉。”

  《举痛论》说:“百病生于气也。”

  14.气为药食之气。《内经》为了说明药食的功能,将其分为气与味两种:属“气”的药食具有温煦、发热、通利的作用,属“味”的药食具有补养、泻下等作用。如

  《阴阳应象大论》说:“阴味出下窍,阳气出上窍。味厚者为阴,薄为阴之阳;气厚者为阳,薄为阳之阴。味厚则泄,薄则通;气薄则发泄,厚则发热。”“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此气和味可理解为药食中含有的具有某种作用的成份,进入人体后,或补精气,或祛邪外出。

  另外,《内经》还提出了“四气五味”的药性理论。此四气又称“四性”,是指药食的四种性能,无疑是古人将药食与自然界四时气候的温热寒凉变化相类比而形成的概念,不属于中医学的气范畴。

  15.气为气廪之气。《内经》中有的“气”是指气廪之气,应写作“氣”。“氣”与“气”不同:气的本义为云气或风气,如《说文解字》说:“气,云气也,象形。”而氣为氣廪之氣,如《说文解字》说:“氣,馈客刍米也。从米,气声。”氣为馈客刍米,即精米,是天子待诸侯之礼。《左传。桓公十年》说:“齐人来氣诸侯。”后假借为云气、风气之“气”。氣,又从食,作“饩”。《说文解字注》认为,饩为“晚出俗字,在假氣为气之后。”《文字蒙求》说:“气,此云气之正字,经典作乞而训为求。本是假借,借用既久,遂以氣代气,氣乃饩之古字。”因此,《内经》所载之气,一由无形而运动变化的云气、风气、呼吸之气以及体内散发的热气抽象而来;二是指有形的精米,引申为饮食物。如:

  《经脉别论》说:“食氣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食氣于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

  《决气》说:“中焦受氣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

  至于《决气》所谓的“一氣别为六名”,实际上是说精、气、血、津、液、脉六者,皆由饮食水谷所化生,是《内经》重视脾胃,倡“人以水谷为本”思想的反映。

  由上可见,《内经》提出了不同层次的各种气的涵义:最高层次的气,也是最抽象的气,是指存在于宇宙之中而为宇宙万物共同构成本原之气;低一层次的气,即是较具体的气,是指存在于自然界之中的大气及其变化而产生的四时之气、六气和运行于人体之内的人气。就人体内的气而言,一身之气是其最高层次,其次是元气、宗气、营气、卫气,再次为各藏气和经气。同一层次的气可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相互通应,相互影响,人气与自然界的大气及其变化而产生的六气处于同一层次,因而人与自然息息相通,合为一体;人体内的元气与宗气,营气与卫气也处于同一层次,故也可相互资助或相互转化。所有不同层次的气,皆以“无形而运行不息的极细微物质”为其基本内涵。氣廪之氣是指精米,引申为饮食物,是有形质可见之物,不应放在气范畴中讨论,因中国古代先民是从云气、风气、呼吸之气等这类无形无状而运动变化之物中,而不是有形的精米、饮食物中,抽象出气的一般概念。

本新闻共6页,当前在第5页  1  2  3  4  5  6  

我要投稿 新闻来源: 编辑: 作者:
相关新闻
2010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复习指导:《内经》中精及精气的
2010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复习指导:气学理论的层次结构
2010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复习指导:气学说的生成根源与发
2010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复习指导:气学说的生成根源与发
2010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复习指导:精学说的产生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