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更多地考虑课程计划满足实际需要的程度
4.下列哪些教育家对分科课程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
A.培根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斯宾塞
E.赞可夫
5.实施德育的基本方法之一是说服法,以下属于说服法的是( )。
A.谈话
B.报告
C.参观
D.讲解
E.讨论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2分)
1.学校物质文化有两种表达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
2.所谓__________,是指人在世界中的地位得到肯定,人的作用得到发挥,人的尊严得到保证。
3.个性亦称__________,指个体稳定的心理特征,具有整体性与独特性。
4.__________是个体身心两方面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
5.文明习惯的教育属于__________素质教育。
6.学生具有__________的特点,教师的言论行为、为人处世的态度会对学生具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
7.__________是指教师完成一定的教育教学活动的本领,具体表现为完成一定的教育教学活动的方式、方法和效率。
8.__________是课程实施的最后一项任务或环节。
9.谈话法特别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__________的能力,谈话法可分为__________和启发谈话两种。
10.德育方法包括了教育者的施教传道方式和受教育者的__________方式。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培养目标
2.教学策略
3.班级目标
4.成熟
5.德育模式
五、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1.影响人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其基本作用是什么?
2.简述学生学习的特点及其所受制的因素?
3.教师布置作业应注意什么?
4.班级管理的功能有哪些?
六、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试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2.教育为什么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一、单项选择题
1.C
【解析】赫尔巴特被认为是真正为课程论建立起心理学基础的人。
2.D
【解析】为了确保学生的持久发展,现代班级管理强调以学生为核心,建立一套能够持久地激发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管理机制。
3.A
【解析】终身教育是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其特征是终身性、全民性、广泛性、灵活性和实用性。职业教育是指使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义务教育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普通教育的对象主要是处于成长阶段的青少年,采取全日制教学形式
4.D
【解析】生产力水平决定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5.B
【解析】学校组织既具有一般的组织特征,如实体性、目的性、系统性和程序性;又具有自己独特的组织特征,如垄断性、非自愿性和公益性。题中体现的是垄断性。
6.D
【解析】教育思想史上具有代表性的教育目的论主要有教育无目的论、社会本位论(以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为教育的最高宗旨)、神学本位论(一些教育思想家从宗教的角度或从信仰出发论述教育目的)、个人本位论(个人价值远高于社会价值)。题中观点属于个人本位论。
7.D
【解析】关键期不同于其他时期,反映的是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8.A
【解析】略。
9.D
【解析】略。
10.A
【解析】德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的作用。
11.B
【解析】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而不是永远牵着他们的手。
12.D
【解析】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在这种教学方法中,教师占主导地位,因此不利于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
13.C
【解析】德育目标是教育目标的一部分,是教育目标在人的思想品德方面的总体规格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