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纸一体化 本案例为典型硫酸盐法工艺制浆的林纸一体化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于1997年通过国家审批,是我国第一个林纸一体化建设项目,也是国内在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中首先引入清洁生产概念,突出预防为主的建设项目。本项目对污染源实施生产工艺全过程控制,辅以必要的厂外(末端)治理,使制浆废水污染物外排浓度远低于《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各项指标。报告书工程分析内容细致,展示了1990年代国际上制浆造纸工艺技术与装备水平和污染控制与防治水平。 一、产业政策与规划发展要求 该项目建设虽已近10年,其单机规模仍符合2004年国家发改委颁布的《全国林纸一体化工程建设“十五”及2010年专项规划》中规定的起始规模(年产50万t及以上)。符合造纸发展规划,符合调整原料结构与产业结构向规模大型化、产品高档化、技术装备现代化和生产清洁化发展的要求。 二、工程污染分析 该案例特点之一是工程污染分析系统、深入,详细列出了工程污染因子,突出了特征污染物AOX和恶臭污染源强的分析与估算,为国内目前开展此类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了可借鉴的工程污染因子确认和污染源强参考数据。 三、项目制约因素与减缓措施 该案例另一特点是在深入调研基础上,分析了制约项目的主要环境问题,列出了详细的环境保护目标与敏感点。占海南省8%面积的400万亩以桉树为主的浆纸林基地建设,是一项影响当地子孙后代的复杂工程、生态工程和社会工程。评价中提出了生态影响因子、评价方法及原料林供长消平衡的计算参数;明确提出加大生态恢复的资产投入力度、缩减基地规划面积、提高集约经营和科学管理水平等针对性措施,以回避和减缓潜在的不良生态影响,维持生态环境稳定性。在评价基本内容与方法方面,为我国今后开展浆纸林基地建设,进行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了参考。 四、预测评价与排污方案的比选 该项目工程废水排海,对近海的环境影响能否接受是项目选址可行性的重要内容。该案例按导则要求较详细地介绍了评价区域海域功能区划、主要自然保护区位置与生态环境现状;提出了环境影响预测所选用的几种海域潮流数值模型及采用模型的方法,给出了评价海域COD浓度预测,边界与初始条件参数的选取方法等;论证了排海口位置选择与离岸深海排放方案比选;预测了非正常工况排放时对海域影响范围与程度:给出明确排污方案与排污口选址的结论意见。 五、案例存在的问题 1.本案例由于评价完成时间较早,按照目前对林纸一体化建设项目评价内容的要求衡量,仍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如浆纸林基地建设应给出当地完整的林业发展规划,天然林、生态公益林和经济商品林区规划;基地应在商品林区内选址,保护基本农田;应提出浆纸林基地水土保持方案以及浆纸林基地生态稳定性监测方案等内容。 2.按照目前清洁生产技术的发展,该项目制浆工艺中应采取粗浆压力筛选工艺替代常压扩散洗涤,漂白应采用O—Z—E—D工艺,100%CIO2取代CI2漂白剂,采用二段氧脱木素技术与装置等。 3.生产废水受纳海域为白蝶贝保护区,列为重点保护目标。此后洋浦开发区规划已制定排污区,使项目选址与功能规划得到兼容。 六、林纸一体化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应特别关注的问题 1.产业政策符合性及相关规划的兼容性,关注以下问题: (1)总体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环境功能区划、生态保护规划的介绍应清楚。 (2)评价区域内是否有特殊保扩区、生态敏感与脆弱区、社会关注区及环境质量达 不到或接近环境功能区划要求的地区,均应列为环境制约因素。 (3)水资源规划及其项目水资源供给可靠性论证。要求合理利用地表水资源、保护好地下水,提出中水利用方案。 2.选址布局应关注国家相关规定: (1)三峡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规划; (2)西部大开发中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规定; (3)黄、淮、海河流域地区因水资源限制与地表水环境污染严重,要实行造纸行业原料结构调整与产品结构优化升级,采取区域污染削减,必须做到“增产减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