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转折的技巧
说理也需有曲折,有起伏。如果讲什么道理都是直来直去,一语道破本质,当中没有发展,没有层次,没有变化,那么读者就会感到枯燥。相反,说理有进有退,有缓有急,该明则明,该暗则暗,有曲有折,富于变化。同样的道理,人们就容易接受。转折就是使文章富有变化的技巧。
转折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道理有不同的转折方法。同一个道理表达方式不同,转折也不同。转得巧,接得隽,既文意畅通,又变化莫测,耐人寻味。这里,我们不妨举3个例子陡转
有一种议论文,开始的时候,平平叙来。作者不动声色,不加评论,只是客观叙述某一件事。接着,突然提出了一个问题。这个问题与上文似无相涉,无头无脑,令人一见而惊。这就是陡转。经过作者一番解释,才明自问题的意思,觉得有道理。这时,又来了一个突然的转折,把问题归结到原来的问题上,从而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唐唯说信陵君》就是采用这种手法写的。文章的开头,叙述了一件事:“信陵君杀晋鄙,破秦人,存赵国,赵工自郊迎”按一般的写法,叙完这件事,下面就该针对这件事发议论。但这篇文章写到这里,却提出了一个与上文没有直接关系的问题:“事有不可知者,有不可不知者,有不可忘者,有不可不忘者”这问题的陡然提出,令人不解,不能不问:这是什么意思?就在这时,作者解释说,这句话的意思是:人之憎我也,不可不知,我之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人之有德于我,不可忘,我之有德于人,不可不忘。经解释,觉得有道理,意识到和前面说的事有联系,但还不能做出明确的判断。在此作者趁势把话题一转,归到了开始提出的问题:“今君杀晋鄙,救郎郭,破秦人,存赵国,此大德也。今赵工自郊迎,碎然见赵工,愿君忘之也”到这里,我们才猛然领悟了文章的主旨:不要为人做了一点好事,就一直记在心里,要看到人家的长处。是陡转使文章的缓起一变而为湍急的巨流和舒展开阔的先导。
但是,陡转并不都在开头,《唐雏不辱使命》的陡转就在中间。这篇文章的前半部分写秦始皇要用500里换安陵君的50里国土。安陵君不同意,同绝了,秦始皇很不高兴。因此,安陵君派唐唯去向秦工解释。秦工仗着自己的势力,向唐唯突然提出了一个问题:“公亦闻天子之怒乎?”意思是说天子之怒要伏尸百院,流血千里。言下之意是要对安陵君动武了。唐唯淡淡一句“没听说过”使文势跌了一跌,紧跟着来了一个反语:“大工闻布衣之怒乎?”使文势反升。秦始皇茜不在乎地笑道:“布衣之怒,亦免冠徒眺,以头抢地耳”又压了一压。唐唯正台相对,以“此庸夫之怒,非士之怒”,先驳掉秦工的对答,而以专诸刺工僚、聂政刺韩愧、要离刺庆忌三例说明士之怒,如果连自己便是第四个了。文章到这里突然升到了顶点,形势立即紧张起来,先前的戏谑调笑和秦始皇不可一世的凌人态度尽都灰飞烟灭,代之而起的是唐唯挺剑而起,呈现在眼前的不是伏尸百院,流血千里,而是伏尸二人,流血五步。说理成了惊恐、紧张的动作也就在这时,秦工来了一个“长跪而谢”,服了唐唯。文势陡然一变,急落千丈,文章作了结束
在这里,我们看到陡转无论发生在当中或尾部,同样自有其妙处,都可以使文势发生急剧的变化,收到大起大落的效果。
2.反折
反折指说理过程中倒退一步的说理方法。作者在论述时先肯定,而否定,而肯定;或者先否定,而肯定,而否定。恩格斯在论述现实主义甚至可以违背作者的见解而表露出来这一观点时,就采取了这样一种转折方法。他举了巴尔扎克的例子:首先肯定巴尔扎克的伟大成熟,指出他是“比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一切左拉都要伟大得多的现实主义大师”。他在《人间喜剧》中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接着一个转折,退了一步,讲巴尔扎克的阶级局限,“不错,巴尔扎克在政治上是一位正统派,他的伟大的作品是对上流社会必然崩溃的一曲无尽的挽歌;他的全部同情都在注定要灭亡的那个阶级方面”跟着,又是一个转折:“但是,尽管如此,当他让他深切同情的那些贵族男女行动的时候,他的嘲笑是空前尖刻的,他的讽刺是空前辛辣的。而他经常毫不掩饰地加以赞扬的人物,却正是他政治上的死对头,圣玛丽修道院的共和党英雄们,这些人在那时(1831年一1836年)的确是代表人民群众的。”这样,结论也就自然而然地归结到“现实主义可以违背作者的见解而表露出来”上了。当然,这也就是巴尔扎克的现实主义的最大特点之一了。
辩论中,当论敌抓住自己的某些问题进行指责,而这些问题又是事实时,在答辩时,应承认事实,不必采取同避,或忙于牵强附会地解释、进行诡辩的态度。同击的方法是,先承认事实,而联系有关背景作分析,指出其合理性及原因,把道理转一个弯子而归到论题上来。这样也许比笨拙的辩解好一点。马克思在《资本论》一卷中引用了格莱斯登演说中的一句话“财富与权力上这是以养尊处优的阶级为限”。后来被布棱塔诺以汉沙特记录中没有这句话为由,指责为“伪造”、“插人”。西特勒·台娄据此便说是马克思“歪曲”了原意。对于这个问题先后争论了20年,最后被马克思的女儿艾琳娜结束了。艾琳娜在答辩中,并未强辩说汉沙特议事记录中有这句话,也没有去争论说马克思没有歪曲格莱斯登的原意,而是端出了一个铁的事实,说这句话“已经引述在大会成立的宣言的第5页”里了。换一句话说马克思的引用一点也没错。这就把布棱塔诺和希特勒的指责全部收拾了,但艾琳娜的笔锋并未停歇,她进一步指出:“马克思既未抹煞任何重要的东西,也未插人一言半语。他不过把格莱斯登演说中的一句话—确实说过但由于某种原因未曾被记人汉沙特记录中—提出来,使其不致被湮灭而已。”这就一下点穿了事情的真相,揭露了攻击马克思“伪造”、“歪曲”的人的嘴脸。
以上两例,说明反折并不一定都是直线式前进好。有时先屈从一步,而仲前说,反而更好复折。
不仅表现一个基本论点需要转折,从总论点到分论点需要转折,就是在每一层意思,每一个分论点里,也需要转折。有时候,在同一个层次里还有多次转折。正是由于这样,才形成了文意上的波澜起伏,错落纷呈。
吴晗《谈写文章》除起首端出两种对立的论点外,主体部分可分为两个大的层次,一是驳斥“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的说法,一是证明“文章非天成,努力才写好”的论点
在驳斥这一部分,在道理上也有多层转折。一层先说天成的文章是不存在的,即使是妙手,也无从偶得。一层说妙手是有的,但非天生的,而是经过长期努力学习锻炼出来的,决非偶得而一层说,假如“偶”是灵感,那也要有条件,即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才能“得”。
最后,而反过来说,要是没有这个水平,即使“偶”,也还是不能得的。经过这一番辗转论述,把“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这句话驳得体无完肤了。驳倒了对方的论点,下面就顺势而下,从正面提出自己的主张:要写好文章,一是多读书,二是多写作,三是多修改。最后很自然地得出结论,有了这三多,文章是可以写好的,只要坚持不懈,任何人都可以成为妙手
4.对转
指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在论述上的转折。任何事物都有矛盾,都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要分析事物,就得分析事物的矛盾。在表达矛盾对立的统一的时候,也常常要从正反、表里、前后去论述。所谓“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有无、难易、长短、高下、音声、前后是对立的。相生、相成、相较、相倾、相和、相随说明它们又是统一的。既对立又统一。这就是说,在论述中,决不可孤立地表现矛盾的一个方面,而应注意不同的侧面。所以,这也需要有独特的转折的方法,这就是两面论述。即先提出问题的两个方面,然后分别加以分析,或先分别分析,在分析过程中说明是不同的方面,而后进一步分析两个方面的关系。
朱德同志《把抗战与科学结合起来》一文的论题是把科学与抗战结合起来。他着重讲了两个方面。先说科学要为抗战服务。他指出:“在抗战建国过程中,不论要取得抗战的胜利,或建国的成功,都有赖于科学,有赖于社会科学也有赖于自然科学。一切科学,一切科学家要为抗战建国而努力,才有利于战胜日本法西斯强盗,才有利于建设一个三民主义民主共和国。”同时,指出了科学与发展生产、充实战斗力、改善人民生活、提高人民的文化程度和觉悟,以及抗战的关系
另一方面,朱德同志又指出:“也只有抗战胜利,民主成功,中国的科学才能得到繁荣滋长的园地。不能想像,在殖民地会有科学的顺利发展。”
这个分析就很辩证。既讲了科学对抗战的作用,又讲了抗战胜利为发展科学提供的条件。有些论述,只讲一面,很难把问题说透彻。需要就假设的反面条件加以论证,而后而把假设加以否定,从而突出正面
通过上述陡转、反折、复折、对转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议论文的转折实在是一种艺术。转折得好与不好,直接关系到文章的质量。从这一方面看,我们也可以说转折的处理水平如何是衡量作家的才华的重要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