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搜索: 热门搜索 新华书店 考试书店 当当书店 网络书店 自考书店 英语培训专家 公务员专业培训 会计品牌辅导 家教服务
首页>公务员>学习指导>正文
2007年公务员备考辅导:申论论述的技巧

www.zige365.com 2007-6-19 17:23:25 点击:发送给好友 和学友门交流一下 收藏到我的会员中心

 五、起笔的技巧

  俗话说的“院事开头难”不是没有道理的。要做到“落笔生花”实在是不容易。为什么开头难呢?一方面,开头是门面语,要给读者第一个印象,开头抓不住人,人家就不会看下去。要能在一开头就能引起读者的兴趣,是不能不下功夫的;另一方面,开头是文章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有自己的规定的任务。开头说不明自,中间也不容易使人明自。有些事开头要点出来,不能谈得太多,谈得太多,便肢解了后面的内容;有的开头要概括,又要开宗明义,后面才能展开;有的开头讲求趣味,一见面就抓住人,如此等等,都是有难度的。同时,开头还要考虑到结尾。结尾总是要与开头相呼应,文章才能显出完整性。开头有伏笔,后面才能应笔;开头有交代,有铺垫,后面才有发展,才能使人看得明自。开头开得好,后面也容易写得好

  面对《时间就是生命》这样一个题日,不同的开头就有不同的艺术效果。例如:

  甲、有人说时间就是金钱,有人说时间就是效率,有人说时间就是军队,我说时间就是生命)

  乙、沈钧儒先生曾在书房里挂过这样一个条幅:“闲谈莫过五分钟”;话剧《陈毅市长幸里的那个化学家也贴过一个条子:“闲谈莫过三分钟”》他们为什么要作这样的规定呢?因为在他们看来,时间就是生命。

  丙、时间,似乎有点不可思议,说它长,起始于何处终端于何处,漫长漫长无人知晓;说它短,当今世界用秒表示时间的最小单位,已不新鲜,而对一个人来说,时间既漫长又短暂。

  丁、事物是按照自然法则运动的.比如地球跟着太阳转.地球自己也在转:动物有的爬 行,有的奔驰,有的飞翔;植物到时候就长叶、开花,它们并没有时间观念,直到人类认识了自然界,才有一年三百六干五天,一天二干四小时)一句话,才有时间概念)

  戊、我们都是三干来岁的人了,本来可以自由自在地、心安理得地过一辈子)我们为什么还要自找苦吃来进行自学考试呢?

  分析一下这五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甲、乙两个开头比较好。甲没有废话,一落笔就点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论点。乙通过两个具体的例子提出一个令人思索的问题:时间就是生命。内、丁两例拉扯过远,讲的都是废话。一堆废话讲完了,论题还未出现。人们弄不清楚他们究竟想在这篇文章里证明什么问题。戊又过于突然,论点还没出现,就摆出了论据,也没有做一点必要的交待。人们看了不太理解,以为他在谈为什么自学的原因。

  由此可见,开头开得好不好,是文章写得好不好的关键,不能不引起重视。一个好的开头,首先要求起笔新鲜,要敢于在开头标新立异。像上面提到过的论题,如一开头这么写:“古人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说明时间是金钱买不到的,十分珍贵,要倍加珍惜”或当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时间是稍纵即逝,很难追同来的。正如孔子说的‘逝者如斯夫’。所以,我们一定要抓紧时间不能放松”这样的开头并不算错,但和甲、乙两个开头相比,就不如甲、乙两个新鲜简练。开头应当标新立异。一个人写的文章尽管某一篇的开头如花似玉,令人称赞,其他文章的开头也不能雷同,更不能照抄。如果一篇这么写,篇篇都这么写,分散的时候不很显眼,集中在一个集子里,人家一眼就看出来是千篇一律的。别人的文章要学习,也同样不能模仿,防止雷同化。雷同了,读者就感到兴趣寡然

  开头的一两句话是起笔,如何下笔要好好思索一番。话不在多,要吸引人,又能抓住要领,又新鲜有趣,要做到不容易。

  其次,起笔不宜过远,前面的例子中内、丁两例的毛病就是扯得太远了。有的人考虑下文的需要,有意卖弄知识,自以为是博古通今,所以在开头的时候把什么东西都扯上,离题十院八千里。写火就一定从钻木取火谈起,写水总要从生命的起源开头。有的人文章开头写不好,主要是怕动脑筋,总爱说套话。写一个3百字的体会,也要写一大堆“东风院里传捷报,祖国处处红旗飘”之类的套话,写总结离不开在党中央xx精神鼓舞下,在省委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党支部的直接领导下,经过全体同志的努力,取得了什么什么成绩。写作论文应当直截了当地提出问题。反过来说,起笔过突也不好,像前面例子中戊的开头,就不太清楚,使人感到突兀,应当有点交代说明,而写出论据好些。

  第三,起笔要平易简洁。文章起笔妙在简洁、平易。吴晗《谈写文章》,提笔就是“从前有人说过:‘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我说,不。应该是‘文章非天成,努力才写好’。”这个开头通俗平易,人人明自,同时又很简练,没有多余的字句。两段话,各自用一句话就鲜明准确地概括出了截然不同的观点,真不愧是高手。

  “莫将画竹论难易,刷道烦难简亦难,君看萧萧上数叶,满堂风雨不胜寒。”这是明人李东阳为柯敬仲《墨竹》题的一首诗。它道出了写文章的规律:既要简练,又要体现作者所想体现的精神。只求简而不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也不行。用契诃夫的话来说:就是“写作的技巧,其实并不是写作的技巧,而是……删掉写得不好的技巧。”把扯得过远的东西统统删去,以一两句合适的话开头,就叫以简治繁。

  起笔要简练是一个方面,还要平易。既简练,又通俗、平易,人人都明自才好。文章的开头,在文字上应力求朴实一些,不要做作。朱熹说:“欧公文章及三苏文,好处只是平易,说道理,初不曾使差异的字,换却那寻常的字”这里说的是欧阳修和苏询、苏轼、苏辙的文章写得很平易,总是要把那些不常见的生涩字句,改换成通俗的字句。在我国历史上这类例子多得很。陆游的诗明自如话,浅中有深;元自的诗言浅意深,意微旨远;关汉卿的曲同追求本色。他们所以成为文章大家、一代圣手,是和他们文章的平易风格分不开的。这一方面值得我们学习,我们在开头的地方应当尽可能亲切平易一点,把深刻的东西隐藏在平易的后面,给人以咀嚼的余地一定要防止冷僻生硬的字句出现在开头。

  开头的方式是多样的,开门见山,一语道出论题是一种方式;未证先张其本,安顿好论据,而牵出论点,又是一种;平步青云,高唱而人,造成“黄河落天走东海”之势之后,而细说因由,又是一种;一同端出3种论点,自己在其中独树一帜又是一种;一着笔就妙语连珠,造成开卷奇日,令人一见而惊,又是一种;设问置疑,下面慢慢解答又是一种;开头提纲掌领,交代内容,或交代写作动机、论题背景又是一种;开头先讲故事,描写场面,而后引出论题也是一种……总之,开头的方式多得很,基本的要求是不要与别人的文章雷同,要简洁,平易一点

  六、收笔的技巧

  文章有好的开头,也要有好的结尾。自居易说:“句首标其日,卒章显其志”;乔梦符提出“豹尾”之说;谢棒主张“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沈德潜、施补华要求结尾“作斗健语”、“完固有力”;李渔认为“篇际之终当以媚语摄魂,使之执卷流连,若难邃别”。这些说法都各有道理

  归纳起来不外以下三点:一是结尾的地方是点明主旨的地方,特别重要。作者做文章的目的、思想意图,通过结尾应当完成了,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如果到了结尾,主要意思还没出来,别人还看不出来,那么文章就失败了。如果不到结尾,文章就结束了,而做一个新的结尾,就显得多余了。只有到了结尾处,正好完整表达了自己的意思,才是好的结尾。其次,结尾要有力量,结尾拖拖沓沓,拖泥带水,一点也不干脆,就没有力量。不仅意思上是如此,在语言的表现上,所选择的同汇,也要是“斗健”有力的。三是结尾要有余味,要给人留下思索的余地,不要把话说尽,让读者利用想像和推理去作补充与判断。这些理论十分重要,是我们收笔时的基本要求。从结尾处,我们见到最多的是下面四种问题:

  第一种是发号召,表决心。不管是写读后感、短论,还是写杂文、书评,在结尾的地方总喜欢写3句号作为结束,如为什么什么斗争,为什么什么而努力吧!或者个人表不一下自己的态度,今后我一定如何如何。不论做什么题目的文章,都用这些结尾套上去。

  第二种是结尾马虎。事情还没讲完,问题还没说明自就草草收场了。

  第三种是拖泥带水。明明事情已讲清楚了,还是怕人家不懂,讲了而讲

  第四种是不瞻前顾后。结尾处应当与开头相呼应。开头提出了问题,结尾要作同答,开头有伏笔,结尾就要有应笔。所有的问题,到了结尾,都要有个交代,做到“件件有着落”才行。可是不少人并不注意这么做,结果造成了结构上的不完整。

  结尾要结得好,贵在不落俗套。结尾必须根据这篇文章的具体内容决定,决不能事先想一个框框往上套。内容发展到结尾处,要求怎么结,就怎么结,别的东西可以一概抛开。结尾应当不拘一格,可以点明旨意,可以升华,可以描摹琐屑,似了非了,寓其微旨,可以戛然而止,可以同环倒折一笔,也可以留下一个画面让人家去体会,或者借景、借物、借诗作勾画,让别人去咀嚼,或者有一个斩钉截铁的结论,不容他人辩驳。如此等等都要依情况而定,只要不与他人雷同,有创造性就好

  结尾的收笔在语言上最好精练优美一点。结尾的地方最忌讳拖泥带水的语言。一般人,文章写完了,觉得可以松一口气了,对结尾就不大讲究。可是一些大作家对结尾却是非常讲究的。在他们看来结尾是显露作家才华的地方,一个字也不肯放松。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的开头是:“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结尾是:“我敢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开头也好,结尾也好,优美、特别、恰当、有力

  结尾还要自然。结尾生硬,不管意图如何好,总是不使人信服的。议论文要根据事理的发展逻辑寻找恰当的地方作结束。如果结尾不是水到渠成,而是人为地牵强作结,或者跳跃性很大,缺少过渡,缺少推理的必要步骤,勉强得出结论,就会显得不自然。自然是一条美学原则。顺其自然,在朴实中包括深意,才会产生石蕴瑞辉,水含珠媚的效果

本新闻共4页,当前在第3页  1  2  3  4  

我要投稿 新闻来源: 编辑: 作者:李祖华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