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选D绝对错!
题目说的很清楚,内部有调整,新东方老师没有考虑其他营业部也可能减员,比如一个营业部先减0.5%,再进2%,完全可以维持总体1.5%
95.A 【解析】本题属于支持类的题目。通过阅读论证类题目的技巧知道:前提是高收入人口中70%以上是本地人,结论是外地人获得高收入困难。根据支持类题目的解题技巧:找到前提和结论的差异所在进行补充说明,发现选项A联系起了前提和结论,只有高收入人口中70%以上是本地人,同时外地人在城市总人口中占有较大比重(大于40%),才能更好说明外地人获得高收入困难。否则如果外地人很少的话,高收入中有超过70%的是本地人也属于正常现象,也就无从谈起外地人获得高收入困难。选项B与A意思相反,不是支持反而是削弱;选项C、D谈到了中低收入人口比重,与原文无关。
首先,本次资料分析阅读量明显加大。除第二题之外,其余三道试题均为多重资料。第一题是两张折线图结合文字资料的综合性资料分析;第三题是双表格资料;第四题仍然是双表格资料。
其次,题目难度安排存在陷阱。四道资料分析试题当中,最为繁琐的是第一题。有一些考生会在实际考试当中合理选取模块顺序进行解题,但是具体到模块内部却又按部就班的进行解答。今年的资料分析,恰好会在第一题花费大量时间,因为第一题的5道小题,绝大部分都需要从文字资料中寻找信息。
还有,也是今年公考数学部分(数量关系与资料分析)的整体特点。试题看似不难,因此考生在选取哪些试题解答、哪些试题放弃掉的时候犯了难。每一道题都会做,但是每道题也都要花一定时间来完成,最后把所有试题都做完了发现时间已经过去很久了。今年试题的难度安排打乱了考生的考试策略,很多人并没有注意到这点。
今年的资料分析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动笔少、动脑多”。詹凯老师在公考大纲出来之后的点评当中明确指出,今年的试题将“改动笔求解为动脑求解”。
121.【答案】D。
以往这类问题的D选项“无法判断”从未作为正确选项出现过,然而这道题根据文字材料的第二段无法得出印刷量增长率在5%以上的企业个数,因为根据“年印刷量在5亿至10亿对开张之间的企业有26家,其中印刷量增长的有25家,增长率达到两位数的有19家”这句话,只能知道印刷量增长率分别达到或超过10%以及不到10%(但也是增长)的企业个数。
122.【答案】C。
根据第三段中“年印刷量在10亿对开张以上的企业有29家,”以及“年印刷量在5亿至10亿对开张之间的企业有31家”两句资料可知,年印刷量在5亿对开张以上的企业一共有60家,其中10亿对开张以上有11家印刷量减少,5亿至10亿对开张之间有10家印刷量减少,一共有21家印刷量增长率为负。因此这些企业占企业总量的比例为 细心的考生会发现,两类企业中,印刷量增长的企业分别为17家与20家,合在一起为37家,而印刷量减少的有21家,还有两家企业哪里去了呢?根据材料推断,这两家企业应当是印刷量恰好不变。
123.【答案】B。
根据第四段中“增长5%以上的有14家,保持两位数增长的有10家”可知,符合要求的企业有4家。
124.【答案】A。
这道题讲究解题策略。A选项需要繁琐计算,因此先不进行判断。B选项不正确,因为2004年增长量比2001年多;C选项不正确,因为一共有9个年份的增长率大于10%;D选项不正确,1998年的增长量(绝对量)为541-459.81>540-460=80,而2002年的增长量(绝对量)为1067.38-938.91<1070-930=140,因此1998年的增长量超过了2002年的一半。只可能是A选项正确。
A选项当中的“年平均增长率”的概念有很多考生存有疑问。究竟这个“平均”是算数平均值还是几何平均值?其实在这套考卷的最后一题的表格当中已经给出了这个问题的答案。资料分析的最后一题的表1统计了2001-2005年平均增长率,计算的是算术平均值。因此在本题当中,年平均增长率也按照算数平均值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