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栀子《本经》
为茜草科常绿灌木植物栀子的成熟果实。
别名:山栀、黄栀子、山枝子、红栀子。
处方用名:栀子、山栀子、炒栀子、黑山栀。
药用部分:果实。
性味:苦、寒。
归经:入心、肝、肺医学教育 网原创、胃经。
功能:清热泻火、凉血止血。
主治与应用:
1.适应于温热病,烦热懊恼,失眠等证、常与淡豆豉合用,如栀子豉汤。
2.能清三焦而利小便,清利肝胆湿热,常用于湿热郁结而致之黄疸、发热、小便黄短等证,多与菌陈、大黄同用,如菌陈蒿汤。
3.尚有凉血止血作用,常用于血热妄行鼻衄及肝热目赤肿痛等。常配伍茅根、旱莲草、茜草根、生地等。
用量:3-9克。
禁忌:脾虚便溏者忌用。
参考资料:
1.本品主要含黄连素、栀子甙、番红花甙等。
2.体外实验有广谱抗菌作用,能杀灭血吸虫。
3.栀子的水浸膏及醇浸膏均能抑制血中胆红素的生成和促进胆汁分泌的利胆作用,还有持久性降压镇静作用。
4.常用于各种急性热病,充血性炎症,黄疸性肝炎,尿道炎等。
(四)龙胆草《本经》
为龙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龙胆和三花龙胆或东北龙胆的根。
别名:胆草、陵游、观音草。
处方用名:龙胆草、龙胆、胆草。
药用部分:根。
性味:苦、寒。
归经:入肝、胆经。
功能:泻肝火、除温热。
主治与应用:
1.适用于肝胆实热引起的目赤肿痛、咽喉肿痛、中耳炎、胁痛、阴囊肿痛及湿疹等,常配伍黄芩、车前子、泽泻、木通、生地等,如龙胆泻肝汤。
2.用于肝火上炎,头目胀痛,常配石决明、牡蛎、钩藤、夏枯草等。
用量:3-9克。
禁忌:凡脾胃虚寒及肝经无实热者忌用。
参考资料:
1.本品含龙胆苦甙,龙胆糖、龙胆碱。
2.少量于食前服用,能促进胃酸分泌,有健胃之效;食后服用,反使胃机能减退,分泌减少;大量服用则障碍消化,时有头痛,颜面潮红,而陷于昏眩。
3.尚有解热及降低谷丙转氨酶的作用。
4.临床适用于充血性炎症,对于胆道炎,十二指肠炎、尿道炎、效果较好。
5.龙胆末每服三克,连服三天,可预防流脑。
6.国外有用于治癌的报道。
(五)夏枯草《本经》
为唇形科多年生植物欧夏枯草的果穗或全草。
处方用名:夏枯草、枯草花。
药用部分;果穗或全草。
性味:苦、辛、寒。
归经:入肝、胆经。
功能:清肝火、散郁结。
主治与应用:
1.本品能清泄肝火,善治肝火上炎,目赤肿痛,羞明流泪、头痛、眩晕等证,常配伍石决明、菊花等药。
2.具有良好的清肝火,散郁结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痰火郁结所臻的瘰疬、瘿瘤、或单用夏枯草煎汤或熬膏服。复方常与元参、连翘、生牡蛎、尾布伍用。
用量:6-12克。
二)清热燥湿药:
(一)黄连《本经》
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连三角叶黄连或云连的根茎。
别名:鸡爪黄连、雅连、古勇连。
处方用名:黄连、川连、五连、雅连。
药用部分:根茎。
性味:苦、寒。
归经:入心、肝、胆、胃、大肠经。
功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清心除烦。
主治与应用:
1.本品为清热燥湿要药,凡属湿热诸证,均可应用。其中,尤以肠胃湿热壅滞之泄泻,痢疾、疗效最佳。古方多单用,病情较复杂者,常需随证配伍,例如,湿热方盛,腹痛里急者配木香;痢疾热甚者配黄芩,如葛根芩连汤。
2.清热泻火作用较强,治心火亢盛烦燥不眠配阿胶、芍药,如黄连阿胶鸡子黄汤;治胃热呕吐,多与姜汁拌炒用,配吴茱萸,即左金丸;治胃火炽盛的中消,多与知母、天花粉同用。
3.善于清热解毒,治痈疽疖疔,无名肿毒等证,与黄芩,黄柏等同用,如黄连解毒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