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预期,在股指期货推出后,承当股指期货经纪业务的公司应包括现有的期货公司、证券公司以及以后可能成立的期货证券合资公司,它们代理客户进行期货买卖以收取佣金。期货经纪公司的主要风险是客户穿仓(这也是投资者风险)。期货中介机构的风险控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客户管理(审查客户资格条件、资金来源及资信状况、指导客户理性操作等)、从业人员的管理(业务技能、培养职业道德)、严格实施保证金制度(每日结算、强行平仓等)、日常自我监督与检查和交割月品种的限仓管理。禁止为了过分追求交易量,用各种手段拉拢客户而放松内控制度建设。
2、系统性风险管理
交易所和政府监管部门面临的风险一般为系统性风险。系统性风险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来自系统内非系统性风险的累积和扩大,主要是投资者和经纪公司的结算风险恶化扩大,以至产生交易所的结算风险甚至是市场崩溃。二是来自系统外,包括影响全市场的政治、经济事件、突发性的人为事件和自然灾害等带来的风险,同时随着我国金融系统的逐步对外开放,一些重要的国际因素也会对我国市场形成冲击。
对于来自系统内微观主体的风险,交易所的风险管理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合约设计,包括选择适当的标的物指数和设计合适的合约条款。所选指数应具备市值大、包含股票分散、不易被操纵的特点。其次,在市场准入制度中,应评估参与机构的资质和信誉,以降低机构恶意操纵价格的风险。第三,在交易制度和结算制度中建立包括帐户管理、大户报告制度、充分公开交易信息、强行平仓、仓位上限(对以投机为目的股指期货实施一定仓位限制)、涨跌停板制度、期指交易暂停制度(在股票指数下跌一定程度时启动)、每日盯市和保证金制度等。第四,可以考虑建立风险准备基金,实时监控的预警指标体系以及警报产生后的对策措施。政府监管部门对于来自系统内的系统风险管理范围不仅限于股指期货市场,还需要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考虑股指期货市场与股票市场的联动风险与传染风险。在股指期货的风险管理系统中,政府监管部门的作用首先在于构建并维持一个良好的法制发挥环境,应该完善相关法规法律,修改不适合当前市场状况的《期货市场管理暂行条例》,尽快制订国家统一的立法《期货法》,对股指期货等金融期货的监管、交易、结算、风险控制等进行具体法律规定。其次,构建完备有效的证监会-交易所二级监管体系与行业自律相结合的监管体系,规范股票现货市场,实现股票指数期货监管和股票现货监管的协调和联合管理,突破证券期货分业经营,加强培育市场套利者等。
对于来自股指期货市场外部的,尤其是突发性的系统性风险,交易所应具有应急机制和危机处理措施。其中,被讨论得最多的就是国有股减持所带来的系统性风险。目前推出股指期货的一个重大的障碍是我国股票市场中流通股和非流通股存在人为分割。可以想象,如果在没有解决非流通股的流通问题之前即推出股指期货,以后一旦国有股开始减持,股指期货将面临巨大的系统性风险。对于国有股减持的方法,市场各方都有不同看法,最关键的焦点问题是减持定价具有巨大的不确定性。可以预期,无论减持方案以何种方式出台,都会给股票市场和股指期货市场带来巨大的冲击。如果减持的定价比较低,对流通股股东是利好,可以预期股票指数将大涨;反之,股票指数将下跌。对于交易所而言,由于并无权决定国有股减持的定价,其主要职责是避免市场在信息的巨大冲击下的非理性巨幅波动。这是因为,有些投资者在没有充分消化理解信息之前可能会产生一些极端的非理性行为。这样,如何给信息以充分的消化时间以避免对市场的巨大冲击,是交易所面临的重大问题。此次大连商品交易所在大豆期货受到国际市场的价格冲击时,及时缩小涨跌停的限制幅度,有效地回避了价格巨幅波动的风险,得到市场普遍好评。这个思路对以后的股指期货的风险控制具有极大的借鉴价值。对于国有股减持问题,股票市场和股指期货市场的应急交易措施应配合与协调,即不仅股指期货市场应采用类似的缩小涨跌幅限制甚至停牌的措施,股票市场也应该采用类似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