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多选择题
1.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这是因为生产方式( )
A.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
B.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C.它决定着社会制度的性质
D.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
2.下列社会意识形式属于上层建筑的有( )
A.形式逻辑 B.哲学 C.美学 D.语言学
3.人口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在于( )
A.一定数量的人口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B.人是社会的主体,是社会活动的承担者
C.人口能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
D.人口的作用受生产力和社会关系的制约
4.生产工具是劳动资料中最主要的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 )
A.它在人们改造劳动对象的过程中发挥着直接的作用
B.是生产中的“骨架”“肌肉”
C.它决定劳动资料其他因素的发展状况
D.它不仅是劳动资料中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而且是生产力发展的物质标志
5.古猿构筑巢穴和用石块、木棒觅取食物的活动是( )
A.生产劳动 B.包含劳动的萌芽
C.对自然的改造 D.动物的本能
6.人类当今面临环境问题主要指( )
A.空气污染严重 B.世界性水源危机
C.森林惨遭毁灭性破坏 D.生物物种的不断减少
7.意识形态与非意识形态的社会意识形式的本质区别中,正确的是( )
A.是不是反映经济基础
B.是不是具有阶级性
C.是不是带有阶级性的一整套社会观念体系
D.是不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8.马克思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一句话的含义是( )
A.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现实基础
B.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内容
C.实践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D.实践是人类社会和人的存在方式
9.复杂的社会的意识形态往往存在三种不同的体系( )
A.反映该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并为其服务的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
B.反映已被消灭的旧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意识形态残余
C.反映现存社会里孕育着的新社会因素并为建立新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服务的新的意识形态
D.语言文字等公共服务体系
10.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思想的历史唯物主义依据是( )
A.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B.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C.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D.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
11.据报载,北京市××区开展以文化育文明的活动,通过文化资源孕育文明、群众文化哺育文明、文化兴区培育文明等三种途径,营造文明城区。这是因为
A.文化和文明是没有区别的 B.文化中的积极成分构成文明
C.文化和文明都是人类活动的结果 D.文化进步程度与文明发展水平是同步的
12.下列事物中,属于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范畴的有( )
A.人们的物质生产实践活动 B.人们实践活动所利用的自然资源
C.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 D.人们实践活动所创造的生产力
13.一位日本首相说过:“在日本,政府是船长,财界是罗盘,船长始终按罗盘指引的方向前进的。”这段话表明( )
A.资本主义政治是其经济的集中表现
B.资本主义国家实质是资产阶级专政
C.资产阶级政府只代表资产阶级利益
D.资本主义国家的权力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
14.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公德是( )
A.具有法定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B.最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
C.个人道德修养的起点 D.协调阶级关系的基本原则
15.国家的职能表现在( )
A.政治职能、经济职能和社会职能
B.组织国防,防御外来的侵略和颠覆
C.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D.调整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保护本国的根本利益。
三、分析题
1.试述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的原理,并说明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试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文化的本质和功能的基本观点,分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思想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3.结合我国的人口状况说明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性质的原理。
4.在国际格局的变动中抓住机遇,扩大开放,有利于我国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壮大社会主义经济,有利于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先进的科学技术、经营管理方法以及其他一切有益的知识和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对外开放也会有风险,资本主义腐朽的东西会趁机而入。
只要坚持发展社会生产力,确保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政权握在人民手里,精神文明建设就能在改革开放中健康发展。
请运用哲学常识分析上述材料,回答下述问题:结合材料说明应当如何正确认识对外开放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影响。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的?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国有和集体企业下岗职工近1000万人,每年新增劳动力800多万人,社会失业人员570多万人。“十五”期间,我国将把失业率控制在5%以下。
按国际通行的标准,一个国家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10%以上,就属于人口老龄化社会。1999年,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达到10.12%.预计2010年,这一比重达到12.37%,2026年,达到20.37%.
材料2
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职工的社会保障完全由企业来承担,使企业负担过重。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原有的社会保障制度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必须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中央明确提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总目标是:
“建立独立于企业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
(1)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谈谈如何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总目标?
(2)运用所学政治理论有关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3)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谈一谈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四、新增考点突破
1(多选)人类社会的基本结构包括( )
A.社会经济结构 B.社会政治结构
C.社会观念结构 D.上层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