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一、单项选择题
1.在认识论上“跟着感觉走”是( )
A.唯物主义思想的表现 B.机械唯物论的观点
C.不可知论思想的表现 D.否认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2.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它( )
A.能否满足人的需要 B.能否被多数人认可
C.能否付诸实践 D.能否在实践中最终取得预期的效果
3.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这句话强调了( )
A.人们对每一件事物都要细心观察 B.人们在认识事物时要有理性的指导
C.人们获得感性经验的重要性 D.人们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4.改革开放以来,一些新的词汇不断出现。诸如:外企、知识经济、电子邮件、多媒体、下岗再就业等。这些现象表明( )
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B.意识对客观存在具有促进作用
C.认识的根本任务是指导实践 D.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5.“世人闻秋悲寂寥,我道秋日胜春潮。晴冬一鹤排出去,直领诗情到碧霄”。从唯物论的角度看,这首诗表明( )
A.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 B.人们对同一事物的反映是有差别的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反作用于实践 D.诗人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6.“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这表明( )
A.人的认识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
B.人的感觉能力决定认识的产生和发展
C.人的认识能力是由人的生理结构决定的
D.事物因人的感觉而存在
7.“理论一定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才能和变化了的客观实际相符合”。这句话表明( )
A.感性认识有待发展到理性认识 B.真理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
C.人们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 D.理论和实践是具体、历史的统一
8.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唯理论的错误在于( )
A.夸大理性认识的重要性,否认或轻视感性认识的作用
B.夸大感性认识的重要性,否认或轻视理性的认识的作用
C.把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等同起来
D.认为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
9.“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这是宋代大学者朱熹《观书有感二首》中的第二首。此诗中没有包含的哲理正确的有( )
A.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因素的制约
B.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主观因素的制约
C.盲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必然是劳而无获的
D.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从实际条件出发
10.“真理是思想形式,是人类经验的组织形式”,这是( )
A.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论 B.客观真理论
C.主观真理论 D.形而上学真理论
11.列宁在谈到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时指出:“这个标准也是这样的不确定,以便不至于使人的知识变成绝对,同时它又是这样的规定,以便同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的一切变种进行无情的斗争。”这句话说明( )
A.实践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B.实践标准并不可靠
C.实践标准并不确定 D.实践标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12.从2000年起,报考普通高校不再受年龄和婚否的限制,这不仅体现了我国高等教育已在向大众化发展,而且体现了终身教育的思想,说明我国正在向学习型社会迈进。活到老、学到老已不仅是一种美德,而且是一种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这种变化所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
A.正确认识只有在同错误认识的不断斗争中获得
B.认识的任务是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C.认识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D.改造主观世界离不开改造客观世界
13.日本东京大家信息基础中心和日立制作所的联合研究小组2002年12月6日宣布,他们用由144台电脑连接而成的每秒能完成2万亿次计算的超级电脑,将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12411亿位。这表明( )
A.人们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最终能够达到终极真理
B.实践为认识提供水平越来越高的物质技术手段,推动认识不断发展
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D.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14.摩尔根曾长期生活于美洲土著印第安人的部落中,掌握了大量的实际材料,对这种社会组织做了深入的了解,才写出《古代社会》这部不朽之作,提出了一系列有重大科学价值的见解。这件事说明( )
A.学习有科学价值的书本知识十分重要
B.只要掌握实际材料,就能获得理论知识
C.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
D.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是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
15.温家宝总理在给一位国务院参事的回信中,引用了两句诗:“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这一古训蕴含的哲理是( )
A.人的经验是判断是非得失的根本尺度
B.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重要
C.感性认识高于理性认识
D.人民群众的直接经验即实践是认识的重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