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教师资格>模拟试题>正文
2011年山东省教师资格考试《小学心理学》冲刺模拟试题及答案(5)

www.zige365.com 2011-5-4 8:50:00 点击:发送给好友 和学友门交流一下 收藏到我的会员中心
五、简答题
1.答:(一)问题的特征
个体解决有关问题时,常常受到问题的类型、呈现的方式等因素的影响。教师课堂中各种形式的提问、各种类型的课堂和课后练习、习题或作业等,都是学校情境中常见的问题形式。不同的呈现问题的方式将影响个体对问题的理解。
(二)已有的知识经验
已有经验的质与量都影响着问题解决。与问题解决有关的经验越多,解决该问题的可能性也就越大。研究发现,优生头脑中储存的知识经验显著地多于差生。
(三)定势与功能固着
定势是影响学习迁移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学校情境中的问题解决主要是通过迁移实现的,因此,定势也必然影响问题解决。
功能固着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定势,即从物体的正常功能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定势。
除了上述因素外,个体的智力水平、性格特征、情绪状态、认知风格和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性也制约着问题解决的方向和效果。
2.答:通过对态度和品德的实质与结构的分析可以发现,二者实质是相同的。态度是一种习得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而品德也是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二者的结构是一致的,都是由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方面构成的。但是,态度和品德这两个概念也有区别。
第一,二者所涉及的范围不同。态度涉及的范围较大。包括对社会、对集体的态度,对劳动、对生活、对学习的态度,对他人、对自己的态度等。其中有些涉及社会道德规范,有些则不涉及,只有涉及道德规范的那部分稳定的态度才能称为品德。比如,我们经常说某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但这并不等于他的品德不良。
第二,价值的内化程度不同。克拉斯沃尔和布卢姆等在其教育目标分类学中提出,因价值内化水平不同,态度也发生多种程度的变化。从态度的最低水平开始,依次是“接受”,即注意,如学生愿意听各种先进人物的事迹报告;“反应”,即愿意并实际参加某项向先进人物学习的活动;“评价”,即按价值准则行动后获得满意感或愉快感,赋予自己的行为以某种价值;“组织”,即价值标准的组织,判断各种不同价值标准间的联系,克服其间的矛盾和冲突;“性格化”,即将各种价值观念组织成一个内在和谐的系统之内,使之成为个人的性格的一部分。
总之。态度和品德有一定的区别,但又有着密切的联系,二者属于同质的问题,所以不对二者作严格区分。
3.答:一般认为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对于该定义,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态度是一种内部准备状态,而不是实际反应本身。态度经常表现为趋避、喜恶等,这些倾向性可以影响某些行为的出现,但又不是一一对应的。
第二。态度不同于能力,虽然二者都是内部倾向。能力决定个体能否顺利完成某些任务,而态度则决定个体是否愿意完成某些任务,即决定行为的选择。
第三。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不是天生的。无论是对人还是对事,各种态度都是通过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改变的。
4.(1)由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型教师转到“激趣、启思、导疑”型教师;
(2)由命令主导型教师变为指导帮助型教师;
(3)由被动阐释、执行型教师转向主动研究、决策型教师;
(4)由单一学科型教师转向综合专家型教师。
5.(1)遗忘是记忆信息的消失或不能提取。
(2)遗忘原因:一是干扰,分前摄干扰和倒摄抑制;另一种观点是与提取失败有关。
6.(1)高尚的动机与低级的动机;
(2)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3)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本新闻共6页,当前在第5页  1  2  3  4  5  6  

我要投稿 新闻来源: 编辑: 作者:
相关新闻
2011年山东省教师资格考试《小学心理学》冲刺模拟试题
2011年山东省教师资格考试《小学心理学》冲刺模拟试题
2011年山东省教师资格考试《小学心理学》冲刺模拟试题
2011年山东省教师资格考试《小学心理学》冲刺模拟试题
2010年山东省教师资格考试《幼儿心理学》真题试卷及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