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教师资格>模拟试题>正文
2011年《幼儿教育心理学》第三章简答题之学习理论

www.zige365.com 2011-5-18 16:18:36 点击:发送给好友 和学友门交流一下 收藏到我的会员中心
1、条件作用理论:P74
  早期的条件作用学习理论:桑代克的“联结说”、巴浦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理论”、华生的“行为习惯说”。
  后期的条件作用学习理论:格思里的“接近条件作用理论”、赫尔的“系统性行为理论”、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1)桑代克学习“联结说”:P75
  认为学习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新反映的获得,即刺激与反应间的联结;另一种是刺激与反应间力量的变化。
  学习的三大定律:准备律、练习律(分使用律和失用律)和效果律(最主要的)。
  (2)巴浦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理论”:P76
  认为学习的实质就是通过田间刺激与无条件刺激的配对引起条件反射的过程。条件反射形成(学习)的高级神经活动机制是,条件刺激在中枢神经引起的兴奋与无条件刺激在中枢神经引起的兴奋之间形成“暂时神经联系”。
  提出的几个学习律:习得律、消退律、辨别率和高级条件作用率。
  (3)格思里的邻近性条件作用学习论:P78
  认为学习的实质就是肌肉动作与各组刺激要素之间形成的联结。
  由于格思里把他的学习定律建立在刺激-反应联结的邻近上,也就是说,在学习中起最主要作用的机制是暂时联系,即刺激与反应之间的紧密联系,因此,被称为“邻近性条件条件作用学习论”。
  (4)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学习论:P79
  经典条件反射是由条件刺激引起反射的过程(S-R),而操作性条件反射是首先做某种操作反应,然后得到强化的过程(R-S)
  斯金纳提出,人和动物有两种习得性行为:应答性行为与经典条件反射有关,操作性行为与操作式条件反射有关。
  应答性条件作用学习——指个体行为中本来就具有某种刺激与反应的联结,现经过刺激代替的方式,从而建立起新的刺激与反应的联结,这种刺激的替代式学习就是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
  操作条件作用学习——实验者就个体在刺激情境中自发性的多个反应中选择其一施予强化,从而建立刺激与反应的联结。
  斯金纳认为学习过程就是分别形成两种条件反射的过程。
  强化原理是斯金纳提出学习理论的核心。
  20世纪50年代,斯金纳发展了斯金纳的效果律,提出学习原理的核心部分——强化原理,并依据他的强化原理,提出程序教学和机器教学,对当时教学改革产生了极大影响。
  2、认知学习理论:P81
  早期的认知学习理论:格式塔心理学的“学习顿悟说”和勒温的“认知-场学习理论”
  后期的认知学习理论: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奥苏伯尔的“认知同化学习理论”和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1)格式塔心理学的“学习顿悟说”:P82
  20世纪20年代提出。
  苛勒认为学习的实质是知觉的重新组织。这种知觉经验变化的过程不是一个渐进的“尝试错误”的过程,而是主体借助于问题情境中各种事物之间的关系而突然领悟过程。
  格式塔心理学从两方面分析了顿悟产生原因:一方面强调刺激情境的整体性和结构性;另一方面假定脑本身有一种组织的功能,能填补缺口或缺陷。
  格式塔心理学的“学习顿悟说”为后来认知学习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布鲁纳的“认识结构学习理论”:P83
  该理论以学生的知识学习为研究对象,描述和解释了学生知识学习的过程和条件,提倡发现学习。
  布鲁纳认为,人们通过认知过程把获得的信息和以前构成的心理框架联系起来,积极地构成他的知识框架,这种框架是一种“表象系统”,或者称为“内在模式”。
  人类具有三种表象模式:动作性模式、映像性模式、象征性模式。
  认为学习的实质就是学习者主动地在头脑中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的过程。
  知识的学习包括:新知习得、旧知转换、知识评价。
  学习者是一个积极的信息加工者。
  布鲁纳认为人和动物学习的本质区别:强调内在动机和认知需求在学习中的重要。

本新闻共3页,当前在第1页  1  2  3  

我要投稿 新闻来源: 编辑: 作者:
相关新闻
2011年《幼儿教育心理学》第二章简答题之学习的概述
2011年《幼儿教育心理学》第一章简答题之绪论
2011年《幼儿教育心理学》章节模拟习题(1~12)
2011年《幼儿教育心理学》第十二章模拟习题之幼儿教师
2011年《幼儿教育心理学》第十一章模拟习题之幼儿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