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论述题
1.答:20世纪以来,尤其是弟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领域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世界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也呈现出以下一些共同趋势,对小学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学前教育很少被纳入国家教育系统,但现在很多国家都将学前教育纳入了国家教育系统,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义务教育是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对一定年龄儿童实施的某种程度的学校教育。19世纪末,欧美一些国家开始实行初等义务教育并逐步延长义务教育年限。现在世界上180多个国家中,有2/3以上实行了9年或9年以上的义务教育制度。
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普通教育主要是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目标、以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随着社会生活的丰富多样化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传统的以学术性为标准的单一大学逐渐发生变化。
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随着一次性教育向终身教育的转变,以获得文凭为受教育目的的程度逐渐降低,通过教育补充知识、丰富人生的目的越来越强,社会教育的程度越来越高,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交通、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得世界正在缩小,国际文化的交流越来越重要,也越来越现实,这就要求各国的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间的交流,增强学制、学位、学分等的互通性。
2.答:教学过程的结构是指教学进程的基本阶段。按照教师组织教学活动中所要求实现的不同认识任务,可以划分出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的不同阶段。
(一)引起学习动机
这是教学的起始阶段。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它往往与兴趣、求知欲和责任感联系在一起。教师要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启发学生的责任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领会知识
这是教学的中心环节。领会知识包括使学生感知和理解教材。
(三)巩固知识
巩固知识是学生通过各种各样的复习,对学习过的材料进行再记忆并在头脑中形成巩固的联系。知识的巩固就是不断吸收新知识、运用知识进而形成技能。巩固知识往往渗透在教学的全过程,不一定是一个独立的环节。
(四)运用知识
学生掌握知识的目的在于运用,教师要组织一系列的教学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和动手,以形成技能技巧.并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五)检查知识
检查学习效果的目的在于,使教师及时获得关于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以调整教学进程与要求;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掌握知识技能的情况,发现学习上的问题,及时调节自己的学习方式,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3.答:建国以来,我国的教育目的经过多次变动,所有的变动往往是通过政府文件以教育方针的形式表达的。
1957年,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毛泽东同志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我国提出的第一个教育方针。
1958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布<关于本育工作的指示>,明确提出:“党的教育工作方针是,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从此,人们一般将这一方针与l957年提出的教育方针结合起来加以贯彻,确保了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1978年,在人大会议通过的<宪法)中明确提出了“我国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显而易见,这是对l957年和l958年教育方针的恢复和综合。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教育要为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各级各类合格人才,“所有这些人才,都应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都应该不断追求新知,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人们经常把这一表述简称为“四有、两爱、两精神”。
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002年,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第一次在党的报告中全面、完整、系统地表述教育方针。
4.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两者统一在教学中。
(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有赖于知识的掌握。
(2)智力的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发展学生的智力是顺利进行教学的重要条件。
(3)两者转化的内在条件如下:①传授给学生的必须是科学的规律性的知识;②必须科学的组织教学过程;③重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操作活动,提供学生积极参与实践的时间和空间;④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
本新闻共
6页,当前在第
6页
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