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利用良好的区位优势获得较高的经济利益,滨水住宅一般是档次比较高、套型比较好的住宅类型。一般按与水面的关系排列为独立别墅、连排别墅、多层住宅、小高层住宅及高层住宅。离水面较远的地方住宅高度相对比较高,以保证有尽可能多的住户有观水的可能。由此,不同住宅类型的选择对滨水区的城市形态构成有着极大的影响。 高层住宅等的布置方式对滨水区城市轮廓线的影响是巨大的。高层住宅有两种布置方式,一是布置在离岸线较远的一边,且平行于岸线,形成一条天然“屏障”对其它基地内的住宅有较严重的遮挡,是一种“自我为中心”的设计方式。还有一种就是把高层住宅垂直于岸线布置,不仅保证了住户相同的观水性,而且使天际轮廓线高低错落、变化有致。使小区以一种开放、公正的姿态与城市其它区域形成一种和谐关系,充分体现了“城市”的思想。 另外,滨水住区的通透性可通过视觉走廊的控制来达到,并且通过控制间口率(建筑面宽/基地面宽),以保证滨水住区景观的通透性和层次感。高层建筑可用面积和视线分析等来控制,避免对景观遮挡严重的板式建筑。创造丰富有序的滨水轮廓线,多层次和连续性的外部形态是滨水住宅区建设的“外部目标”。 3.2滨水住宅区与城市滨水区交通的整合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住宅区分布方式的改变,居民的出行方式、活动范围、生活模式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交通工具及设施问题越来越多地影响着居民的生活。住宅商品化以后,交通便利与否成为影响住宅开发和销售行情的重要因素之一。城市滨水区的住宅建设也不例外,这就要求在进行城市设计时,协调处理好居住功能用地、城市交通体系及水岸景观的关系。 首先,要吸取国外的经验教训,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居住用地布局与公交系统的整合,避免发生过度依赖小汽车的现象。 其次,处理好住宅区内部车行交通与滨水区交通道路的关系。交通道路作为异质空间往往破坏了城市与水域的关联性和整体感。因此,住宅区内外车行交通的衔接应根据居民的出行方向、周边道路等级等情况合理配置,避免滨水道路车行交通的加剧,从而减少机动交通对滨水环境质量的影响。 还有,要使住宅区内的步行交通网络与滨水区的步行网络成为有机整体。城市滨水区要有活力,必须有大量市民活动的支持,步行交通的体系化使住宅区内的居民到达滨水景观带更加便捷、合理与顺畅。但是在城市滨水区,紧邻水岸的区域经常会有城市交通穿过,使海滨、河滨成为人们难以靠近的区域。立体化的交通组织通过步行交通的地下化和高架散步道解决这一问题。 3.3滨水住宅区景观与水岸景观的整合 滨水区景观设计要求在设计中要体现多功能的空间环境,除具有水利和防洪的功能外,还应为城市的绿化环境、市民的休闲娱乐、动植物的繁衍生息提供条件。滨水住宅区景观设计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能够满足人们亲水的愿望。所谓亲水性是指人能够触摸到水的一种感受。 中国的造园追求的是“虽由人做,宛如天成”的意境美,而目前我国的滨水区及住宅区景观设计却走入了城市美化运动的误区,大量运用现代建筑材料刻意追求平面效果的热闹和线形的流畅,其结果是虽多了几分现代的气派,却少了若干自然的野趣,没有真正达到为市民提供一个休闲娱乐的活动场所的目的。 久居都市的人们较之以往更加向往自然,开阔的水面和流动的水系所形成的自然风光给城市增添了许多诱人的魅力。滨水住宅区景观设计应结合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以水为空间载体,巧妙地把水景融入到住宅区景观中去,以满足居民向往自然、亲近水体的需求和感受,营造出和谐、安全、舒适和富有情趣的水边环境。城市中河流空间、城市街道和住宅区内部景观保持相依相存的关系,三者和谐地融为一体,让人感受到流水柔美的同时又展现沿岸城市空间的多样化,给人们创造出丰富多彩的休闲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