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接合:受体菌和供体菌直接接触,供体菌通过性菌毛所带的F质粒或类似遗传物质转移到受体菌。
35.溶源性转换:是噬菌体的DNA与细菌染色体重组,使宿主遗传结构发生变异。
36.原生质融合:两种经过处理失去细胞壁的原生体混合和可发生融合后的双倍体可发生染色体间的重组。
37.基因重组可使基因再激活表现为:交叉复活和多重复活。
38.粘附素是细菌表面的蛋白质有菌毛和非菌毛。进入宿主:黏附,定植,侵入,转归。毒力有侵袭力和毒素。
39.侵袭力:菌体表面结构,菌毛,侵袭性酶(凝固酶,透明质酸酶,链激酶,胶原酶等)。
40.细菌的内毒素一般由:脂质A(主要成份),非特异性核心多糖,菌体特异性多糖。一般7~10天后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IgG和IgM能在血中直接中和病毒。
41.医院感染大多以散发形式流行。
42.抗感染治疗原则:安全,有效,经济,关键是有效。
43.细菌种的科学命名采用拉丁文种属双命名法,前一字为属名,名词,后一为种名,形容词。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伯杰分类系统,也有用CDC(USA)。目前以细菌细胞壁的结构特点作最高一级分类依据将原核界分为薄,坚,软,疵壁四门。科,属,种分类主要依靠生化特性和抗原结构。
44.日光灯波长约0.5µm。
45.显微镜的分辩率为波长一半。
46.荧光显微镜的光源为高压汞灯。
47.抗酸染色:5%石碳酸→3%盐酸酒精→美蓝。
48.糖类发酵是鉴定细菌最常用的生化反应。
49.怀疑细菌性心内膜炎时血培养不少于三次。
50.不能立刻接种的血应用SPS抗凝。
51.直接镜检2h报告,最后鉴定和药敏一般不过3天,除血外,必须在24h内预报。
52.肠杆菌科的强选择(SS琼脂)弱选择(EMB,麦康凯)。
53.α溶血是草绿色,β溶血是透明环,γ溶血红细胞不溶解,双环。
54.细菌数量达106~107CFU/ml时培养肉汤才见混浊。
55.血培养中有105菌落形成单位(CFU)/ML时才能通过革兰氏染色检出细菌。
56.近交系动物:采用兄妹交配(或亲子交配)繁殖20代以上的纯品系动物。
57.突变种纯系动物:实验动物正常染色体中某个基因发生了变异的具有各种遗传缺陷的突变品系动物。
58.纯杂种动物:无计划随意交配的动物。
59.无菌动物:体表肠道内无菌体内无抗体。
60.悉生动物:给出无菌动物引入已知的5~17种正常肠道菌的动物。
61.小白鼠对肺链,破伤外毒素敏感,豚鼠对结核白喉易感,猫对金葡萄菌肠毒敏感。
62.测定病原体的感染性最好选用无菌动物或悉生动物。
63.冷冻干燥保存法是最有效的方法,利用各种斜面和半固体加石蜡油是最常用和最简便的方法,一般不含糖,不用液体。
64.真菌,霍乱,铜绿及粪碱需在室温保存,而脑膜炎,淋球,初次分离的流感嗜血菌保存于37℃。每转种三代要鉴定一次。
65.AMS系统是目前微生物鉴定中最常用的自动化仪器。
66.葡萄球菌:产生脂溶性色素,多数分解甘露醇产酸液化明胶和产生血浆凝固酶。蛋白抗原(A蛋白)种属特异无型特异,多糖抗原(A,B,C)是半抗原,有型特异。是抵抗力最强的无芽胞菌。
67.粪便呕吐物应接种高盐卵黄或高盐甘露醇琼脂,触酶阳性,凝固酶阳性玻片法筛选,试管法确证。必须做苯唑西林的敏感试验。
68.链球菌:沉淀生长(肺链为混浊),在含腹水的培养物上生长良好,溶血株呈絮状或颗粒状生长,不溶血株呈均匀混浊生长。A链对杆菌肽敏感青霉素G为首选,B链CAMP试验阳性氨基糖苷类合用,β溶链致病性最强,α溶链为条件致病菌。几乎所有的肺链对Optochin敏感。
69.肺链:最适pH7.6~8.0,在含3%~5%的兔血清中生长良,培养时间过长会自溶管底澄清,分解菊糖,胆汁溶解阳性。
70.肠球菌属:能在高盐(6.5%NaCl)高碱(pH9.6)40%胆汁培养基上和10~45℃生长,是G+菌中仅次于葡萄球菌的重要院内感染病菌。临床上分离最高的是粪肠球菌,可分庆霉素高耐药和低耐药,一般用β-内酰胺类和氨基糖苷类联合。
本新闻共
6页,当前在第
2页
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