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癌前病变、非典型增生和原位癌的概念
1.癌前病变
癌前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是指某些病变存在着癌变可能性。肿瘤的发生是从量变到质变的发生发展过程。癌前病变通常是指增生性病变,其发展成恶性肿瘤的百分率较相应的正常组织高,但并非每例癌前病变必定发展为癌。
l 一般而言,肿瘤的形成,尤其是恶性肿瘤,要经过癌前病变—原位癌--早期癌--浸润癌。这个过程也可称为肿瘤的演进,平均为15—20年。但并非所有肿瘤必经之路。临床上的癌前概念较为广泛,如慢性宫颈炎、宫颈息肉、宫颈腺上皮鳞状化生、慢性胃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和乳腺囊性增生病等。这可称为癌前疾病。当这些疾病中出现的异型性或非典型性增生,才能称之为癌前病变。非典型性级别愈高,恶变几率愈高。但本身尚不具备诊断癌的标准。确切诊断癌前病变,主要靠病理形态学的方法,即活组织检查及脱落细胞学检查。
癌前病变表现为非典型增生:主要指上皮细胞的异常增生,细胞大小不一,形态 多样,核大浓染,核浆比例增大,核分裂增多,细胞排列极向紊乱。以鳞状上皮为例,大致可分为Ⅲ级:Ⅰ级非典型增生指位于底层的异常增生细胞,占据表皮的1/3;Ⅱ级非典型增生指位于底层及中层的异常增生细胞不超过表皮全层的2/3;Ⅲ级非典型增生指异常增生的细胞超过表皮的2/3或几乎占据表皮全层。上皮的不典型增生可见于子宫颈、子宫体、鼻咽、支气管、膀胱、食管、胃、结肠、直肠、皮肤、胆囊和乳腺等处。不典型增生可呈小灶性或弥漫分布,它是可逆的,但也可发展为癌。
正确认识癌前病变是防止肿瘤发生、发展、早期阻断肿瘤的重要环节,因此早期发现与及时治疗癌前病变,对于肿瘤的预防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常见的癌前疾病及病变
1)黏膜白色病变/粘膜白斑 是临床上局部粘膜(皮肤)出现灰白色的斑块的总称,病理学上白斑常见有不典型增生的病变,肉眼上呈白色斑块。常发生于外阴、口腔粘膜、子宫颈等处,长期不愈,有的可转变为鳞状细胞癌。
2)乳腺纤维囊性增生病 多见于中年妇女绝经前。本病由于体内雌激素分泌过多,而黄体素分泌较少有关。镜下见导管上皮呈不同程度增生,多层,以致形成乳头状,小叶增生,导致周围有纤维组织增生。据统计本病癌变者比一般妇女高1.73—4.5倍。 有导管内乳头状增生较易发生癌变
3)结肠、直肠的多发性腺瘤性息肉病 结肠腺瘤样息肉病(家族性息肉病) 常有家族遗传现象,并常为多发性。据统计手术切除的结肠标本中,63.19%病例中息肉已癌变,有人认为本病的癌变率为40%-50%。
4)皮肤慢性溃疡 长期,经久不愈小腿皮肤溃疡,可能转变为鳞状细胞癌
5)慢性子宫颈炎伴糜烂 为妇女的常见多发病。慢性宫颈炎时,子宫颈阴道部的鳞状上皮被宫颈管内膜的柱状上皮所取代,由于柱状上皮薄,使该处呈现粉红色或鲜红色,故称子宫颈糜烂。而后由于邻近鳞状上皮增生,代替了柱状上皮,称糜烂愈合。上述过程长期反复进行,则增生的鳞状上皮可由增生——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有宫颈糜烂者比无宫颈糜烂者癌变率高七倍以上。
6)慢性萎缩性胃炎与胃溃疡 可分为弥漫性和局部性两种。弥漫者广泛波及胃体、胃底。本病发病可能与自身免疫有关,胃酸分泌严重减少。局限性萎缩性胃炎,多限于胃窦,胃酸分泌障碍较轻,一般不引起贫血。伴有肠化生的萎缩性胃炎与胃癌发生可能有关系。另有人报告53%—97%的胃癌同时伴有慢性萎缩性胃炎。
7)肝硬化 由乙型慢性病毒性肝炎所导致的肝硬化,有一部分可进展为肝细胞性肝癌
2.非典型性增生
细胞增生并出现异型性。是癌前病变的形态学基础,有形态学改变:增生细胞大小不一,形态多样,核大浓染,核浆比例增大,核分裂增多但多呈正常核分裂象。细胞排列乱,极向消失。常见于皮肤或黏膜的被覆上皮及腺体上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