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经济学试题_2006年10月全国自考
|
|
|
|
|
|
C.若商品价格不变,当货币工资上升,则实际工资不变 D.若商品价格不变,当货币工资上升,则实际工资下降 17.效率合约是指( ) A.工会效率最大化 B.用人单位效率最大化 C.用人单位的等利润曲线与工会无差异曲线相切的那些点 D.工人效率最大化 18.从总供给角度来分析通货膨胀成因的通货膨胀类型是( ) A.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B.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 C.结构调整型通货膨胀 D.惯性通货膨胀 19.总供给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与服务的价值总和,所以总供给等于 ( ) A.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的消费总额 B.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的储蓄总额 C.一国在一定时期内消费减去储蓄的余额 D.一国在一定时期内消费加上储蓄的总额 20.一般认为,充分就业的数量标准是失业率控制在( ) A.0—1%之间 B.3—5%之间 C.8—10%之间 D.10—15%之间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劳动力具有生理性的特点,具体表现为( ) A.劳动力的生产是通过消费社会劳动为条件的 B.劳动力形成周期长,在现代社会至少需要16年 C.劳动力不能储存 D.必须保证劳动力维持生命的最起码的收入或物质生活条件 E.劳动力具有生命周期和生理间歇周期 22.等成本线反映了企业实现一定产出水平的成本约束,其斜率( ) A.等于零 B.为正值 C.为负值 D.取决于劳动和资本的相对价格比 E.取决于劳动力需求和供给情况 23.劳动力市场的一般性属性有( ) A.通过对立的两个主体——劳动者个体与企业之间的交换行为形成新的生产力 B.劳动力与工资的交换行为是一种等价交换行为 C.通过劳动力市场的交换形成劳动力的市场价值——工资 D.通过交换实现了高效的生产要素的结合 E.通过劳动力市场调节了生产资料所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 24.内部劳动力市场有利于降低雇用调整的成本,雇用调整对策的具体形式有( ) A.存货调整 B.商品数量调整 C.商品价格调整 D.变更劳动关系调整 E.劳动投入量调整 25.劳动经济学家把引起补偿性工资差别的非工资性因素归纳为( ) A.恶劣的劳动条件与伤害危险 B.职业的社会声望与社会评价 C.职业和收入的稳定性 D.劳动的时间长度 E.劳动的数量与质量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26.劳动边际产品 27.“蛛网不稳定条件” 28.人力资本 29.计件工资 30.失业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31.简要回答社会经济运行中导致互惠交换不能实现的主要障碍。 32.简要回答内容劳动力市场的特征。 33.简要回答资本存量如何对劳动力需求产生影响。 34.简要回答劳动力市场上工资决定的影响因素。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5分) 35.(本题9分)某一劳动力市场中存在A、B两类劳动力。当B类劳动力的工资率由10元/小时降低到9元/小时后,该类劳动力的需求量由10000人增加到12000人;同时,这种变化也使得A类劳动力的需求量由5000人增加到5500人。 要求:(1)计算B类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 (2)计算A、B两类劳动力需求的交叉工资弹性。 (3)判断A、B两类劳动力属于总替代还是总互补关系。 36.(本题6分)根据题36表所给资料,求该地区失业率。 受教育程度 就业人口(万人) 失业人口(万人) 小学及以下 80 4 |
|
我要投稿 新闻来源:中国资格考试网收集整理 编辑: 作者: |
|
相关新闻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