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超前研究和施工中的创新实践,十六局集团已成功掌握磁悬浮施工关键技术和综合施工方法,使该集团成为少数拥有此项技术和业绩的企业之一。
隧道施工技术也取得了较大进步,综合应用TSP203、地质雷达、红外线探水仪等地质超前预报技术,准确预报前方的地质情况,为优化后续开挖方案提供依据;研究开发了一整套复杂地质地区隧道施工技术、长大隧道快速施工配套技术;创新性改造了传统CRD施工作业法,解决了大面积湿陷性黄土隧道开挖问题。攻克了高压、富水、充填岩溶等地质难题,修建完成了宜万铁路八大高风险隧道中的两座——野三关和大支坪隧道;攻克了青岛海底隧道超浅埋渐变特大断面、透水通道发育、通风困难、突泥、突水风险大等技术难题;国内最长的32.6公里新关角隧道,克服了高原高寒、涌水量大、排水困难及粉细砂浅埋段等困难,采用先进的排水设备、新型注浆材料及超前地质预报等技术,攻克了多项难题,工程进展顺利。参与研究的“软岩隧道关键施工技术”获2007年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乌鞘岭隧道修建技术”获2008年度中国铁道学会科技进步特等奖。
桥梁施工技术取得重大进步。无论是已完工的葫芦河特大桥、阳和特大桥、瀑布沟交通桥还是在建的邕江特大桥、巴河特大桥、庙背特大桥、肖家特大桥、沱江特大桥、翁墩立交桥,都是深水、大跨、高墩、跨线施工桥梁的代表作,开发和综合运用了一系列先进技术和工艺。纳潮河大桥、甸头立交桥、茅岭江特大桥则开创了海域桥梁施工先例,顺利攻克了潮汐影响、吹沙填海、软基施工等难题。粤海铁路、烟大轮渡积累了大型铁路栈桥施工经验。一些市政中小桥的施工方法和工艺水平也开了历史先河,如国内首次采用“斜靠式系杆拱桥”桥型的义乌丹溪大桥,国内第一座带副拱菱形变截面中承式系杆拱桥——芜湖市袁泽桥等,在国内第一座无推力斜靠式系杆拱桥——昆山玉峰大桥施工中,研发形成了“无推力斜靠式系杆拱桥综合施工技术”,该工程2005年度获中国市政工程最高奖——国家市政金杯奖。该技术成果荣获2005年度中国铁道建筑科学技术二等奖,自主创新的“无推力斜靠式系杆拱桥拱圈、拱肋吊装施工工法”荣获2007年度浙江省省级工法。此外在高桥塔、长拉索、高挂篮、高桁梁、高悬索、超长距离桥梁施工技术上也实现了突破。
在水利水电施工和民用机场建设方面,也取得重大突破,保持了较高的市场美誉度。轨道公司施工的南水北调穿黄项目攻克了复杂地质条件下76.6米超深地下连续墙施工、高水压高透水性砂层中大型泥水盾构始发、大型泥水盾构管片改造等技术难关,引水隧洞顺利贯通,依托项目研发的《南水北调中线穿黄隧洞施工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获股份公司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中国施工企业协会科技进步特等奖。北京工程公司施工的首都机场滑行道下顶涵项目,采用润滑浆套减阻、大管棚支护、信息化监控等技术,在不影响首都机场正常运营的情况下,一次顶进128米箱涵,创当时国内新纪录;依托该项目开发的《机场滑行道下顶进长大箱涵技术》,获2006年度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科技进步一等奖。
高铁施工技术逐步成熟。自“十一五”期间开始承担高铁施工以来,十六局集团在毫无经验的情况下,不等不靠,迎难而上,积极学习,加强研究,吃透设计图纸,细心钻研,大胆实践,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经验,攻克了路基沉降、过渡段施工、900吨箱梁制运架、移动模架原位现浇技术、无砟轨道施工、轨道精调等一系统技术难题,掌握了高速铁路成套施工技术,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了施工任务,并取得多项技术创新成果和发明专利,研发的“DSZ32m/900t型上行式双导梁移动模架现浇双线铁路箱梁综合技术”获2008年度中国铁道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大型专用设备的选型配套和维护保养方面也探索了不少技术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