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0)颈椎:在对耳轮体部将轮屏切迹至对耳轮上、下脚分叉处分为五等分,下1/5为本穴。主治:颈椎综合征、落枕等。
(11)胸椎:按上述分法,中及乃为本穴。主治:胸胁痛、乳腺炎、产后泌尿不足等。
(12)神门:在三角窝后1/3的上部,即对耳轮上、下脚分叉处稍上方。主治:失眠、多梦、痛症、戒断综合征等。
(13)内生殖器:三角窝前1/3的下部。主治:痛经、月经不调、白带过多、功能性子宫出血、遗精、早泄。
(l4)外耳:屏上切迹前方近耳轮部。主治:外耳道炎、中耳炎、耳鸣。
(15)外鼻:耳屏外侧面中部。主治:鼻炎、减肥等。
(16)屏尖:耳屏上部隆起的尖端。主治:发热、牙痛。
(l7)肾上腺:耳屏下部隆起的尖端。主治:低血压、感冒、风湿性关节炎。
(18)咽喉:耳屏内侧面上1/2处。主治:咽喉炎、扁桃体炎等。
(19)内鼻:耳屏内侧面下1/2处。主治:鼻炎、鼻窦炎、鼻出血等。
(20)对屏尖:对耳屏尖端。主治:哮喘、腮腺炎,皮肤瘙痒症。
(21)缘中:在对耳屏游离缘上,对屏尖与轮屏切迹的中点。主治:遗尿、内耳眩晕病。
(22)颞:对耳屏外侧面的中部。主治:偏头痛。
(23)皮质下:对耳屏内侧面。主治:神经衰弱、假性近视、高血压病、腹泻、痛症。
(24)心:耳甲腔正中凹陷处。主治:心律不齐、心绞痛、神经衰弱。
(25)肺:耳甲腔中央周围处。主治:咳喘、皮肤病、便秘、戒烟。
(26)脾:耳甲腔的后上方。主治:腹胀、腹泻、便秘、食欲不振、功能性子宫出血。
(27)内分泌:耳甲腔的前下,在耳屏屏间切迹内。主治:痛经、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
(28)口:耳轮脚下方前1/3处。主治:口腔炎、戒烟、胆石病。
(29)胃:耳轮脚消失处。主治: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痉挛、失眠、胆石病。
(30)十二指肠:耳轮脚上方后1/3处。主治:消化性溃疡、胆石病。
(31)大肠:耳轮脚上方前1/3处。主治:腹泻、便秘。
(32)肝:耳甲艇的后下部。主治:胁痛、眩晕、月经不调、高血压。
(33)胰胆:在耳甲艇的后上部,肝肾二穴之间。主治:胆囊炎、胆石病、急性胰腺炎。
(34)肾:在对耳轮下脚下方后部,即对耳轮上、下脚分叉处下方。主治:遗尿、腰痛、肾炎、月经不凋、遗精、早泄。
(35)牙:耳垂正面,从屏间切迹软骨下缘至耳垂下缘划三条等距离水平线,再在第二水平线上引两条垂直等分线,由前向后,由上向下地把耳垂分为九个区,一区为本穴。亦即耳垂正面前上部。主治:牙痛、牙周炎、低血压。
(36)眼:按上述分区之五区为本穴,即耳垂正面中央部。主治:急性结膜炎、麦粒肿、假性近视及其他眼病。
(37)面颊:按上述分区之五、六区交界线周围,亦即眼区与内耳区之间为本穴。主治:周围性面瘫、三叉神经痛。
(38)内耳:按上述分区之六区,即耳垂正面后中部。主治:耳鸣、耳聋、内耳眩晕病。
(39)扁桃体:按上述分区之八区,即耳垂正面下部。主治:扁桃体炎、咽炎。
(40)耳迷根:耳背与乳突交界的根部,耳轮脚对应处,即耳轮脚后沟的耳根处。主治:胆石病、心律失常。
(41)耳背沟:又称降压沟。在对耳轮上、下脚及对耳轮主于在耳背面呈“Y”形凹沟部。主治:高血压、皮肤瘙痒。
◆耳穴的探查方法人体有病时,往往会在耳郭的相应穴区内出现反应,如胆囊病时在胰胆穴,肺病在肺区等。针刺时,只有直接刺激这些反应点,才会获得较好的效果。由于各人耳郭的形状和大小不一样,加上上面所介绍的耳穴区域相对较反应点为大,故临床上使用耳穴时,不能只根据所规定的部位,还要进一步在此部位内探查出反应点的位置。这就叫耳穴探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