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不是恒定不变的经络不是一种恒定不变的系统。实际上,经络每时每刻都在随着人体的各种变化而变化。随着人体的新陈代谢,经络的形态会不断地发生变化。如果承认经络的通道属性,那么经络通道会随着机体气血运行的状态随时发生变化。
在病理状态下,经络仍然会发生不同的变化。如果经络某处被阻塞,其中的内容物在运行过程中必然会从其他的通道部位绕行。这种现象在同位素扩散试验中已经得到验证:指压局部可以阻断同位素向某一特定方向扩散,同时同位素可以随着时间的延续向经络的横向扩散。如果试图认为经络是一种固定不变的结构,这样与科学实验的结论不符,在研究和诊疗中难免会出现偏差。即便是同一条经络不同的部位,由于它所处的位置不同,组织结构也会发生变化。在人体经络中,有些经络从人之头部贯通至脚,里可及脏腑,外可达肌肤。由于这些经络所处部位的差异,导致它们本身的各种区别也会很大。即便同一条经络的不同位置,也会存在很多的不同。
另外,随着其他各种不同因素的影响,经络中的内容物也会发生不同的变化。经络中的物质与机体的营养代谢、饮食结构、健康状态、身体所处的部位等都密切相关。在不同的时间内,其内容物会发生不同的变化。如果把经络内容物当成一种一成不变的物质,试图寻找它们固定的组成成分,无异于盲人摸象,不可能找到满意的答案。即便是得出某种结论,恐怕也经不起科学的检验及临床的证明。
经络现象不等同于经络本身在对经络探索的过程中,往往需要运用一些现代仪器设备及理化手段,如声、光、电、温度、离子流、同位素示踪等。通过各种试验,的确能发现或证明在经络穴位存在的区域与其他部位的上述指标存在差异,通过这些差异可以看出经络或穴位的某些特殊性,从而印证经络的存在及走向、性质等各种相关规律。但是在研究中,有些学者往往容易被表面的现象所迷惑,把经络所呈现的一些现象,当成了经络及穴位本身,这显然是错误的。研究所观察的一些现象只是经络及穴位所表现出的现象,这正如可以通过某个物体的影子来判断该物质的特性,但它的影子并不是它本身。有研究者曾经认为,经络中存在的气就是生物电。例如,顾志民认为,“动物和自身试验以及大量的测试表明,中医所说的‘气’,其物质基础是生物电,而经络则是生物电频繁运转的一套良导功能路线。如经络阻塞,则气不能,形成气滞血淤,导致各种疾病。”经络不通,在经穴之处的确会产生电位的异常变化,但产生生物电的异常变化并不代表经络内存在的物质就是生物电。因为经络产生异常,会使经络内容物的运行发生变化它们新陈代谢及运行方式一旦发生变化,其细胞产生的生物电也自然会发生变化。通过生物电的外在征象的变化可以得知经络的功能状态情况,但并不能把生物电与经络中存在的物质划等号。生物电只是经络及机体其他系统新陈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外在表现征象之一,它并非经络。正如通过血液循环系统外在的温度等变化可以了解血管内微循环的一些基本情况,但是该结果既不能说明温度就是血管,也不能说温度就是血液。其他关于经络的学说,如“电轴说”,“电磁波说”,“阻抗说”……也同样与上述的研究方法类似,存在一定片面性。因此,应该引起注意的是,不能把经络的功能或经络现象与经络本身混为一谈,也不能把经络内容物与经络现象混为一谈。
经络中有空间存在在常规的思维模式中,人们习惯了只有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才是真实的客观存在,在对经络的研究中也容易受这种思维模式左右,往往把只有解剖学中能够看得见的实体,作为临床存在的惟一客观实体。实际上,这是错误的。因为身体有很多客观存在的物质是无法用肉眼或仪器看得到的,无法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在经络研究中也是如此。研究思路的错误,必然导致研究方法及研究结论的错误。如果只是在努力寻找经络的实体性的解剖结构,而忽略了组织之间空间的存在,这同样会忽略人体的很多客观规律,甚至背离正确的研究方向。实践证明,以往所采用的这种唯实体的研究方法,是难以真正了解人体规律及经络本质的,因为所关注的都只是一些已知的实体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