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中医治疗方法的应用,如中药、针灸、推拿等,都与中医经络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虽然经络现象与针灸疗效的客观性已被大量的临床实践所证实,但经络是什么、它在体内的运行机制等问题,至今仍处于探索与争论之中。多少年来,学者们对于人体经络提出了一又一个“假说”,但至今未有一个确切答案。为什么会存在种现象?令人深思。日前在京召开的由解放军总后卫生部主办的全军中医药技术大比武总决赛暨颁奖仪式上,军队系统的一些中医药“国医名师”、“技术能手”在展示中医药诊疗高超技能的同时,也对经络学提出了独到见解。其中,解放军第316医院针灸科主任张克镇指出,虽然有很多经络学“假说”是值得借鉴与探讨的,但如果“假说”只是从某一方面来说明经络的部分规律,仍无法揭示经络的实质。目前,在中医经络学研究与临床实践中,存在着一些缺憾和认识上的“误区”,值得学界商榷。
——编者按借助于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中医学研究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仍然面临很多挑战。例如,经络学说,它是中医学的核心理论之一、中医针灸学的理论基础,多年来始终处于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关注之中。虽然在以往的研究中,一些学者通过各不相同的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产生了许多关于经络的“假说”,但是至今仍难以找到一种既符合中医传统经络理论,又能经得起现代科学及临床检验的解释。为什么人们对经络实质的研究始终在“假说”的边缘徘徊,无论在人体研究还是在临床实践中,人们能够感觉到经络的客观存在却难睹其本来面目?究其原因,可能与经络研究中存在的某些“误区”有关。正确认识目前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以及生命体的组成结构,对于探索经络的实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经络与经络内容物有本质区别尽管经络本身与经络内容物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这两者是不同的概念。经络的实质,是指组成经络的是什么,它是经络本身的属性;经络内容物,主要是指经络中存在的物质(或者说是经络中运行的物质)。它们的区别,正如血管与血液的区别一样。如果把经络内容物当成了经络,就如同在生活中把杯子中盛的水当成了杯子,这是一种认识上的错误。因此,把经络的内容物当成经络本身来进行研究,就如同按照水的规律来研究杯子的规律,得出的结论也必然是不正确的。
经络的关联因素并非经络本身如果对经络实质没有较多的了解,很容易把与经络关系最密切的相关因素混同于经络本身。例如,有不少研究经络学说的学者,把经络与神经系统划等号,认为经络就是神经,这是不客观的。经络与神经是不同的两个系统,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神经对于经络影响很大,这无论是在实验中还是在临床上,都体现得比较突出。在神经系统正常与异常的两种不同情况下,经络所表现出的一些治疗特性及生理特性会有非常大的差异。但是尽管这样,经络与神经仍然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系统。它们之间无论从结构组成、走行路线、形态结构、功能作用等方面,都有着很大的区别。
第二军医大学的王欣等研究人员在“经络的实质及其物质基础”一文中指出,“经络可能是一个人体已知组织结构具有未知功能的体系。该体系与脉管系统和脉管外组织液均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并受神经、内分泌、免疫等系统调控支配。经络的实质可能是‘人体定向水环境调控体系’,以连续的人体水环境为基础,特别是循环低流阻通道(十四经脉)为主干道,以神经系统为主导,以血流系统为源头,以穴位为枢纽,来反映人体与环境、人的整体与局部协调统一的调控体系。”这种说法把当前研究经络的多家学说进行了整合,但其并没有阐明“经络是什么”;另外,其中有些说法仍然值得商榷。如“以神经系统为主导”、“以血流系统为源头”、“以穴位为枢纽”的提法,不能与传统经典的经络概念相吻合,与临床上一些经络现象及生理、病理现象也有不相一致之处。要认清经络的本来面目,必须把影响经络的因素与经络本身区别开来。
经络并非单一组成经络是由多种不同的组织构成,即便是同一条经络的不同位置,其组织结构仍然有很大的差异;经络的组成是有层次的,不同层次的经络其功能及组成的物质也不相同。湖南中医学院中医诊断研究所的卢六沙在“经络实质探析”一文中指出,“在生命期间的疏松结缔组织中的基质是外于胆甾相的液晶体,这是经络的生理存在形式”。实际上,从传统经典经络理论的角度来看,经络存在的位置是很复杂、很广泛的。有的部分的确位于疏松的结缔组织所构成的区域,但是也有很多组成经络的组织或经络存在之处并不在疏松结缔组织所组成的区域。传统中医理论对于经络功能作用的认识以及临床科研中所证实的一些经络现象表明,它们既可以出入于人体中最致密的皮肤组织,又可以出入于人体中最坚硬的骨骼组织;既可以出入于人体的各种内脏,又可以出入于体表最浅的层次。这同时也决定了组成经络的组织结构是各不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