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师>复习指导>正文
09中医执业医师考试_中医基础理论: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www.zige365.com 2009-3-21 15:56:57 点击:发送给好友 和学友门交流一下 收藏到我的会员中心
护理、治疗等多方面因素或条件有关,一般来讲,脏气虚则传,脏气不虚则不传或难以传变,对此应灵活看待,不能机械理解。正如《素问·玉机真脏论》所说:“然其卒发者,不必治于传,或其传化有不以次。”即说明,在《内经》的时代已认识到对于疾病的传变,尤其是急性病的发作,不能受五行生克乘侮规律所束缚,应从实际情况出发,真正把握住疾病的传变规律,方能有效地为防病治病服务。伤寒学说的“六经传变”和温病学说的“卫气营血传变”则正是从广泛的临床实践中所总结出来的具有实用价值的传变规律。

  用于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l.用于诊断:人体本身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内部脏腑有病可以反映于机体的体表,故《灵枢·本脏》说:“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所病矣。”一般来说,人体内脏的病变或其相互关系的异常,皆可从其色泽、声音、形态、口味、脉象、舌苔等方面反映出来。故《难经·六十一难》说:“望而知之者,望见其五色,以知其病。闻而知之者,闻其五音,以别其病。问而知之者,问其所欲五味,以知其病所起所在也。切脉而知之者,诊其寸口,视其虚实,以知其病,病在何脏腑也。”

  可以看出,正是由于对五脏与五色、五官、五味、五音等进行了五行分类归属,作了一定的联系,这种五脏系统的层次结构,即为临床诊察疾病奠定了理论基础。在临床实际运用时,我们即可以综合四诊材料,再根据五行之所属及其生克乘侮规律来推断病情。

  一般说来,中医诊病很重视色诊与脉诊的结合应用,且能从客观上大致反映出疾病的状况,但是,欲从色脉来判断病情的发展趋势,则又必须根据五行生克规律来进行推测。《医宗金鉴·四诊心法》指出:“色脉相合,……。已见其色,不得其脉,得克则死,得生则生。”

  2.用于治疗:主要在于控制疾病的传变和确定治则治法。

  (1)控制疾病的传变:疾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人体的脏腑阴阳气血功能失调所致,而脏腑组织的功能失调,也必然反映于内脏生克制化关系的失常。疾病的传变,亦常是一脏受病而波及他脏,或他脏受病而传其本脏。因此,在治疗时,除对所病本脏进行适当处理外,特别应考虑到与有关脏腑的传变关系,并应根据五行学说的生克乘侮规律,来调整其太过或不及,以控制其疾病的传变,使之恢复其正常的功能活动。

  例如肝脏有病,则应先强健脾胃,以防其传变。脾胃不伤,则疾病不传,且易于痊愈。故《难经·七十七难》说:“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实脾气。”这种病在本脏,治在他脏的原则,充分体现了中医治疗学中的整体观点。

  然而,疾病的传变与否,还取决于脏腑的机能状态。即五脏虚则传,实则不传。故《金匮要略》又指出:“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即是此意。

  总之,在临床工作中,我们既要掌握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的传变规律,并根据其生克乘侮规律及早控制其传变,防患于未然。又要根据其具体病情而进行辨证论治,因此不能把五行的某些关系当作刻板的公式而机械地运用,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对待。

  (2)确定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主要是根据相生或相克规律,来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主要有如下几方面:

  一是根据相生规律确定治疗原则:多用于母病及子或子病犯母(即子盗母气)等证候。《难经·六十六难》说:“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故其基本治疗原则,即是补母或泻子。

  此外,运用相生规律来进行治疗,除母病及子或子病犯母可采用补母或泻子进行治疗外,若系单纯的子病虚证除补虚外,亦可运用母子关系,兼顾补其母以加强其相生力量,从而有助于子脏虚证之恢复。

  根据五行相生规律而确立的治疗方法,临床常用者,主要有滋水涵木法、金水相生法、培土生金法这三种。

本新闻共3页,当前在第2页  1  2  3  

我要投稿 新闻来源: 编辑: 作者:
相关新闻
09中医执业医师考试_中医基础理论:五行的相乘、相侮
09中医执业医师考试_中医基础理论:五行的制化、胜复
09中医执业医师考试_中医基础理论:五行的相生、相克
09中医执业医师考试_中医基础理论:事物的五行属性推演
09中医执业医师考试_中医基础理论:五行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