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师>复习指导>正文
09中医执业医师考试_中医基础理论: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www.zige365.com 2009-3-21 15:56:57 点击:发送给好友 和学友门交流一下 收藏到我的会员中心
 五行学说渗透应用于中医学领域,不仅促进了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而且对于阐释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和病理现象,并指导临床之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归属人体组织结构,反映内外环境统一

  中医学运用了五行类比联系的方法,根据脏腑组织的性能及特点,将人体的组织结构分属于五行的系统,从而形成了以五脏为中心,配合以六腑,主持五体,开窍于五官九窍,外荣于体表的脏腑组织功能系统,从而为脏象学说的系统化奠定了基础。

  此外,中医学根据“天人相应”的观点,同样运用了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方法,将自然界的有关事物或现象也进行了归属,并与人体脏腑组织结构的五行属性联系起来。如人体的五脏、六腑、五体、五官等与自然界中的五方、五季、五味、五色等相联系,这样就把人与自然环境统一起来,从而反映了人体内外环境之间的相互收受通应关系。故《素问·六节脏象论》说:肝“通于春气”、心“通于夏气”、肺“通于秋气”、肾“通于冬气”,《素问·脏气法时论》则说:“脾主长夏”。例如春应于东方,春天风气主令,故气候温和,阳气生发,万物滋荣,人体之肝气与之相应,故肝气旺于春。所以《素问·直解》进一步说:“随天之五气,地之五行,人之五脏,而应象者也,故为苍、为角、为呼、为握、为目、为酸、为怒,惟东方风木之肝为然耳。”

  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概括脏腑病变的某些发病和传变规律 用于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1. 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中医学根据五行之特性,用以说明五脏的某些生理特性和功能作用。

  2. 说明五脏之间的相互关系:五脏的功能活动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着的。五脏的五行归属,不仅阐明了五脏的功能特性,而且还运用五行生克制化的理论,来说明脏腑生理功能的内在联系,即五脏之间既有相互资生的关系,又有相互制约的关系。

  (1)五脏相互资生的关系。

  (2)五脏相互制约的关系:

  总之,五脏之间的生克关系,说明每一脏在功能上都有他脏的资助,因而本脏不至于虚损;又有他脏的制约,因而亦使其不致过亢;若本脏之气过盛,则有他脏之气制约之,而本脏之气虚损,则又有他脏之气以滋养之。可见,通过此种生克关系,即把脏腑紧密地联结成一个整体,从而维持了人体内环境的统一。此外,关于人体与外界环境,诸如四时、五气,以及饮食五味等的关系,中医学亦是用五行的规律来加以说明的。

  概括脏腑病变的某些发病和传变规律

  1. 关于疾病的发生:由于五脏外应五时,故四时六气的发病规律,一般是主时之脏首先受邪而发病。如春季肝先受邪,夏季心先受邪,长夏脾先受邪,秋季肺先受邪,冬季肾先受邪,此即主时之脏受邪发病的一般规律。

  但是,有时亦可导致“所胜”或“所不胜”之脏受病。如气候失常,时令未至而气先至,则属太过;时令已至而气未至,则属不及。

  太过之气的发病规律是不仅可以侮其所不胜之脏,而且还可以乘袭其所胜之脏,同时,即使是我生之脏亦有发病之可能。

  不及之气的发病规律,则不仅是所胜之脏妄行而反侮,所不胜之脏乘袭而发病,同时,即使是生我之脏亦因受累而有发病之可能。这是根据五行生克乘侮规律而推论的。此种发病情况的推测,虽不能完全符合临床发病的客观规律,但却说明了疾病的发生,确实受着自然界气候变化的影响。

  2. 关于疾病的传变:脏腑病变的相互影响,谓之“传变”,即本脏之病可以传至他脏,或他脏之病可以传至本脏。从五行规律来说,病理上的传变主要是应用五行相生的母子关系,以及五行相克的乘侮关系,来说明脏腑间疾病相互影响的传变规律。

  (1)母子关系传变:即根据相生关系进行传变。包括“母病及子”和“子病犯母”两种情况。

  (2)乘侮关系传变:主要包括“相乘传变”和“相侮传变”两种情况。

  应当指出,五行母子或乘侮之病理传变,在临床上并不是必定要发生的,此种传变发生与否,与脏气虚实、病邪性质,以及

本新闻共3页,当前在第1页  1  2  3  

我要投稿 新闻来源: 编辑: 作者:
相关新闻
09中医执业医师考试_中医基础理论:五行的相乘、相侮
09中医执业医师考试_中医基础理论:五行的制化、胜复
09中医执业医师考试_中医基础理论:五行的相生、相克
09中医执业医师考试_中医基础理论:事物的五行属性推演
09中医执业医师考试_中医基础理论:五行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