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结晶法
1.原理: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达到分离的方法,是纯化物质最后阶段常采用的方法,其目的在于进一步分离纯化目标化合物。
2.溶剂选择:被溶解成分的溶解度随温度不同应有显著差别;与被结晶的成分不应产生化学反应;沸点适中等。常用于结晶的溶剂有甲醇、乙醇、丙酮、乙酸乙酯、乙酸、吡啶等。
3.当用单一溶剂不能达到结晶时,可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溶剂组成的混合溶剂进行结晶操作。
(四)色谱分离法
1.吸附色谱
原理:利用吸附剂对被分离化合物分子的吸附能力的差异,而实现分离的一类色谱。常用的吸附剂包括硅胶、氧化铝、活性炭、聚酰胺等。
(1)硅胶:吸附作用是由于颗粒表面有很多硅醇基,它可以和许多化合物形成氢键而具有一定的吸附作用,极性大小分离,广泛,大多数成分的分离,微酸性、不宜分离碱性物质。
(2)氧化铝:微碱性、适宜分离碱性物质。
(3)聚酰胺:适于分离黄酮、酚、醌类、有机酸及鞣质。
聚酰胺中的酰胺基可与酚羟基、羧基、羰基、硝基等形成氢键吸附。聚酰胺的吸附容量大。被分离成分的结构与吸附力的关系:
①可形成氢键的基团数目越多,则吸附能力越强,越难被洗脱。
②形成分子内氢键的吸附能力会减弱。
③分子中芳香化程度越高,吸附能力越强。
④对聚酰胺柱的洗脱能力,与溶剂的种类有关:甲酰胺,丙酮,甲、乙醇,水依次减弱。
2.凝胶过滤色谱(排阻色谱、分子筛色谱)
原理:主要是分子筛作用,根据凝胶的孔径和被分离化合物分子的大小而达到分离目的。
当混合物溶液通过凝胶柱时,比凝胶孔隙小的分子可以自由进入凝胶内部,而比凝胶孔隙不能进入凝胶内部,只能通过凝胶颗粒间隙,首先被洗出。
常用的是葡聚糖凝胶(sephadexG)和羟丙基葡聚糖凝胶(sephadexLH-20)。
3.离子交换色谱
原理:基于各成分解离度的不同而分离。
①离子交换剂的种类:离子交换树脂、离子交换纤维素、离子交换凝胶。
②应用:主要用于生物碱、有机酸及氨基酸、蛋白质、多糖等水溶性成分的分离纯化
4.大孔树脂色谱
原理:大孔树脂是一类没有可解离基团,具有多孔结构,不溶于水的固体高分子物质。它可以通过物理吸附有选择地吸附有机物质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①色谱行为:反相的性质,一般被分离物质极性越大,越先被洗脱下来,极性越小,越后洗脱下来。对洗脱剂而言,极性大的溶剂洗脱能力弱,而极性小的溶剂则洗脱能力强,故大孔树脂在水中的吸附性强。
②大孔吸附树脂色谱被引进应用于中药有效部位或有效成分的分离富集。它具有选择性好、机械强度高、再生处理方便、吸附速度快等特点。
③分类:根据骨架材料是否带功能基团,大孔吸附树脂可分为非极性、中等极性与极性三类。
5.分配色谱
(1)基本原理
利用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分配系数不同而达到分离。
(2)分类
正相色谱:固定相极性>流动相极性,用于分离极性和中等极性的成分。常用固定相:氰基或氨基键合相;常用流动相为有机溶剂。
反相色谱:固定相极性<流动相极性,用于离非极性和中等极性的成分,常用C18或C8键合相。常用流动相为甲醇-水或乙腈-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