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医学模式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化,整体护理观的形成,《内科护理学》教材中的护理内容也从过去的护理要点向目前的护理计划转化 [1] 。由于整体护理是新的护理理念,是以人为中心,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基础框架。而护理程序的五个步骤中,护理计划的制定是重点与难点,各教材、各版本和各种参考书是“众口纷纭”,各医院的整体护理又“各有一套” [2] ,大大增加了《内科护理学》教学的难度,内科10个系统的疾病,每个病的护理诊断不同,而相同的护理诊断因疾病不同,其护理措施又不同,导致老师难讲,学生难记,并造成学生因死记硬背而失去灵活性与临床实践的联系性,大大限制了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工作的能力。通过近几年的教学摸索与临床实践,笔者采用了以下制定护理计划的思路与步骤。
1 方法
1.1 护理评估 教师在讲完每节课后,将1例与本节课有关的典型病例的病历打印后分给每位同学,讲解护理评估内容包括病人的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结果及心理反应。
1.2 护理诊断 让学生分组讨论,根据典型病例,找出病人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并按病情和需要的轻、重、缓、急,采取先急后缓,先重后轻的原则,按主次列出护理诊断。
1.3 护理目标 针对各项护理诊断,讨论出相应的护理目标(或称预期目标或结果),护理目标要按:主语+谓语+行为标准+条件状语的格式来写,如:病人在24h内焦虑缓解。
1.4 护理措施 由于学生缺乏临床经验,加上刚涉及护理计划的内容,尤其教材中护理措施内容多、各版本和各种参考书又无系统性和规律性可导,学生制定护理措施要么按书上逐条死记硬背,由于内科疾病多,背到后来都背混了,造成“张冠李戴”;要么考虑不周,不完善或没有整体性,而且缺乏灵活性;为了避免以上问题,笔者总结了以下四个方面的思路来考虑,并根据具体疾病进行取舍护理措施,使学生进入临床后更具有可操作性。
1.4.1 一般护理 可按以下思路结合具体病例进行取舍:(1)休息、体位;(2)心理护理;(3)给氧(氧流量、氧浓度等);(4)饮食;(5)记24h出入量;(6)测T、BP、P、R q-h;(7)口腔、皮肤护理;(8)保持大便通畅。
1.4.2 给药护理 (1)按医嘱给药,给药的方法、时间及注意事项,如需静脉给药,一定要注意滴速,必要时根据CVP来调整。(2)按医嘱给药要观察每种药物的疗效及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