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组合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计划、选择时机、选择证券、监督等。各内容的具体含义是:
(1)计划。组合管理的第一步就是计划,即考虑和准备一组能满足组合管理目标的证券名单。如果投资目标是今年为增长,以后为收入,那么,组合计划应该符合这种目标及变化。如果投资没有以任何计划为依据,组合管理者就可能会发现他拥有的证券无法实现组合管理的目标。要避免这类问题发生,组合管理者就应该明确定义投资目标并设立相应的投资计划。
(2)选择时机。选择时机是指选择买卖时机。本着低价买入、高价卖出的原则,组合管理者可以选择合适的买卖时机。当然,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证券的价格始终处于波动之中,组合管理者不可能总是在证券价格的最低点买入,在最高点卖出。但是,他可以运用分析技术确定一个价格的波动区间,从而以尽可能低的价格买入,以尽可能高的价格卖出。
(3)选择证券。在选择证券及实际买卖时,组合管理者应持谨慎及理性的态度。谨慎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组合管理的最基本要求就是防范风险。投资者不希望风险超过自己的承受力。
(4)监督。应该定期检查组合中的证券。有些人抱购买—持有的哲学,即买了股票后就把它扔在一边不管了。在一个竞争的社会、波动的市场中,这不是一种理智的策略。购买某种股票后长期持有是可以的,但不能忽略,组合管理者应经常分析证券的资料以确定该种证券是否符合他的目标。如果不符,就应当及时采取一些行动。
6.对证券组合资产的经营效果进行评价是证券组合管理的最后一环,也是十分关键的一环。它既涉及对过去一个时期组合管理业绩的评价,也关系下一个时期组合管理的方向。评价经营效果并不是仅仅比较一下收益率就行了,还要看证券组合所承担的风险。风险度不同,收益率也不同。在同一风险水平上的收益率数值才具有可比性。资产组合风险水平的高低应取决于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超过投资者的风险承受力进行投资,即使获得高收益也是不可取的。对于获得的收益也应区分哪些是组合管理者主观努力的结果,哪些是市场客观因素造成的。如在强劲的牛市中,市场平均收益率为50%,那么,即使某资产组合盈利率为35%,组合管理者的经营能力仍然要被认为是不合格的;而在大熊市中,如果市场指数下跌了50%,而某资产组合资产净值下降35%,也可以说是表现相当不错的。
7.1952年,哈理·马柯威茨发表了一篇题为《证券组合选择》的论文。这篇著名的论文标志着现代证券组合理论的开端。马柯威茨考虑的问题是单期投资问题:投资者在某个时间(称为期初)用一笔自有资金购买一组证券并持有一段时期(称为持有期)。在持有期结束时(称为期末),投资者出售他在期初购买的证券并将收入用于消费或再投资。马柯威茨在考虑这一问题时第一次对证券投资中的风险因素进行了正规的阐述。他注意到一个典型的投资者不仅希望“收益高”,而且希望“收益尽可能确定”。这意味着投资者在寻求“预期收益最大化”的同时追求“收益的最小的不确定性”。在期初进行决策时必然力求使这两个相互制约的目标达到某种平衡。马柯威茨分别用期望收益率和收益率的方差来衡量投资的预期收益水平和不确定性(风险),建立所谓的均值—方差模型来阐述如何全盘考虑上述两个目标,从而进行决策。这种考虑导出了一个有趣的结果,即投资者应该通过同时购买多种证券而不是一种证券进行分散化投资。在投资者只关注“期望收益率”和“方差”的假设前提下,马柯威茨提供的方法是完全精确的。然而这种方法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其计算量太大,特别是对大规模的市场,存在上千种证券的情况下,哪怕是借助高速计算机也难以实现,更无法满足实际市场在时间上有近乎苛刻的要求。这严重地阻碍了马柯威茨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1963年,马柯威茨的学生威廉·夏普提出一种简化形式的计算方法。这一方法通过建立一种所谓的“单因素模型”来实现。该模型后来被直接推广为“多因素模型”,以图对实际有更精确的近似。这一简化形式使得证券组合理论应用于实际市场成为可能。特别是70年代计算机的发展和普及以及软件的成套化和市场化极大地促进了现代证券组合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现今在西方发达国家,因素模型已被广泛应用在证券组合中普通股之间的投资分配上,而最初的更一般的马柯威茨模型则被广泛应用于不同类型证券之间的投资分配上,如债券、股票、风险资产和不动产等。早在证券组合理论在现实世界中广泛传播之前,夏普、林特和摩森三人便同时独立地提出了以下问题:“假定每个投资者都使用证券组合理论来经营他们的投资,这将会对证券定价产生怎样的影响?”他们在回答这一问题时,分别于1964年、1965 年和1966 年提出了著名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这一模型在金融领域盛行10 多年。然而1976年,理查德·罗尔对这一模型提出了批评,因为这一模型永远无法用经验事实来检验。与此同时,史蒂夫·罗斯突破性地发展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提出所谓的套利定价理论(APT)。这一理论认为,只要任何一个投资者不能通过套利获得无限财富,那么期望收益率一定与风险相联系。这一理论需要较少的假定。罗尔和罗斯在1984年认为这一理论至少原则上是可以检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