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认识上仍存误区。一些银行客户对于贷款新规能够更好地保护其利益的认识不到位,旧有的“见到现钱才踏实”的思维定式一时难以改变。有的银行机构形而上学理解贷款新规,过多纠缠于受托支付限额是否应考虑地区经济发展差异、根据真实性不强的企业报表测算流动资金贷款需求是否科学等细节,未深刻领会并准确把握实贷实付的精髓。这些认识误区不利于贷款新规落实,也使信贷支持转方式、调结构的效果受到影响。
(二)推动上存在难点。一些惯性做法使得受托支付执行难,从而造成贷款新规与调结构政策落实的两难。如经济转方式、调结构要求加大对重点项目的支持力度,其中部分项目往往由集团客户负责项目运行,而有些集团客户贷款支付的传统做法是借款人提供用款计划时,银行将贷款发放到集团公司,由其进行资金支付。这与实贷实付要求相悖,但由于集团客户处于强势地位,银行推动的难度较大。
(三)配套措施、人员尚不到位。一方面,调结构、转方式政策及贷款新规的落实要求相应配套措施的支持,但目前一些配套措施仍不完善,影响了政策与新规落实效果。如在支持产业结构调整由高碳向低碳转型的过程中,由于缺乏有效的风险补偿,虽有社会效应但缺乏经济效益,可能导致银行信贷风险上升或影响到银行盈利。再如,支农金融服务缺乏风险分担、补偿、处置渠道和机制,青岛市针对“三农”的担保公司仅一家,专门为农业提供保险的保险公司辖区尚没有一家。另一方面,银行授信专业人员缺乏。银行信贷人员认识水平受传统信贷结构和信贷管理模式的影响较大,对贷款新规和低碳经济等新兴产业的认识需经历逐步深入的过程,这可能会对信贷结构进而对经济结构调整的进度以及贷款新规落实效果产生一定影响。
三、落实贷款新规促进经济转方式、调结构的对策建议
(一)提升执行力。监管部门应制定完善银行机构落实调结构政策与贷款新规评估与问责办法等激励约束制度,加大评估力度,并探索将调结构政策和贷款新规落实情况纳入准入管理、监管评级中,强化激励约束。总结分析各家银行良好做法,通过座谈会等方式,促进经验交流,并通过签订自律公约、同业监督检查等方式,强化行业自律,消除银行机构对同业执行政策和新规步骤不一致的顾虑,实现“齐步走”。银行机构应以落实贷款新规为契机,加强风险管理,完善流程,并将银行业务的转型与经济发展的变化有机结合起来,将开展碳金融等新型业务纳入中长期战略发展目标,并针对新业务制定信贷审批、风险管理、业绩考核政策与操作流程,同时加大培训力度,提升员工落实政策、新规的意识与能力。
(二)优化环境。加大宣传力度,积极主动引导舆情,提高经济转方式、调结构政策和贷款新规的社会认知度与认可度,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完善投资、税收、信贷规模导向等政策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参与节能减排领域的投融资活动,支持低碳经济。完善担保体系和奖励办法,提高金融机构涉农贷款的风险抵补能力和信贷投放的积极性。
(三)强化信息沟通。各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完善产业指导目录,细化评估,定期调整,为银行机构提供依据。建立完善定期信息发布制度,及时向银行机构提供企业节能减排、环保治理等方面的信息,使政府与银行的信息沟通渠道更加顺畅,推动银行机构加大对低碳经济、节能减排的支持力度。建议各级政府邀请金融机构参与经济发展规划、产业规划及重大项目决策,促进信息沟通,为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提供更好的信息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