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混凝土保护层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第9.2.1条 纵向受力的普通钢筋及预应力钢筋,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钢筋
外边缘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的公称直径,且应符合表9.2.1的规定。
表9.2.1 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mm)
环境类别
|
板、墙、壳 |
梁 |
柱 |
≤C20 |
C25~C45 |
≥C50 |
≤C20 |
C25~C45 |
≥C50 |
≤C20 |
C25~C45 |
≥C50 |
一 |
20 |
15 |
15 |
30 |
25 |
25 |
30 |
30 |
30 |
二 |
a |
- |
20 |
20 |
- |
30 |
30 |
- |
30 |
30 |
b |
- |
25 |
20 |
- |
35 |
30 |
- |
35 |
30 |
三 |
- |
30 |
25 |
- |
40 |
35 |
- |
40 |
35 |
注:基础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40mm;当无垫层时不应小于70mm。
第9.2.3条 板、墙、壳中分布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本规范表9.2.1中相应数值减10mm,且不应小于10mm;梁、柱中箍筋和构造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
第9.2.4条 当梁、柱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大于40mm时,应对保护层采取有效的防裂构造措施。通常在砼保护离构件表面10-15mm处增配φ4@150钢筋网片。
处于二、三类环境中的悬臂板,其上表面应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第9.2.5条 对有防火要求的建筑物,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要求。处于四、五类环境中的建筑物,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要求。
注意事项:混凝土最低强度等级和保护层厚度问题
1、±0.00以下(基础、底层柱)和屋面、露台梁板环境类别为二(a)类,应采用C25或以上混凝土。
2、基础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40mm,特别注意基础梁纵向钢筋净距是否满足规范要求。
3、应根据混凝土构件所处的环境类别和强度等级修改结构分析程序的保护层厚度。
十、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率
10.1、考虑到满足最小配筋率要求,常见板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率应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第9.5.1条的规定:
《混凝土规范》第9.5.1条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百分率不应小于表9.5.1规定的数值。
表9.5.1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
受 力 类 型 |
最小配筋百分率 |
受压构件 |
全部纵向钢筋 |
0.6 |
一侧纵向钢筋 |
0.2 |
受弯构件、偏心受拉、轴心受拉构件一侧的受拉钢筋 |
0.2和45ft/fy中的较大值 |
注:1、受压构件全部纵向钢筋最小配筋率,当采用HRB400级、RRB400级钢筋时,应按表中规定减小0.1;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60及以上时,应按表中规定增大0.1;
2、偏心受拉构件中的受压钢筋,应按受压构件一侧纵向钢筋考虑;
3、受压构件的全部纵向钢筋和一侧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以及轴心受拉构件和小偏心受拉构件一侧受拉钢筋的配筋率应按构件的全截面面积计算;受弯构件、大偏心受拉构件一侧受拉钢筋的配筋率应按全截面面积扣除受压翼缘面积(b’f-b)h’f后的截面面积计算;
4、当钢筋构件截面周边布置时,“一侧纵向钢筋”系指沿受力方向两个对边中的一边布置的纵向钢筋
钢筋混凝土板最小配筋量mm2
混凝土标号 |
钢筋种类 |
0.45ft/fy和0.2的较 大值 |
板厚(mm)为下行数值时每米宽范围内最小配筋mm2 |
90 |
100 |
110 |
120 |
130 |
140 |
150 |
160 |
170 |
C20 ft=1.10 |
HPB235 |
0.236 |
212 |
236 |
260 |
283 |
307 |
330 |
354 |
378 |
401 |
HRB335 |
0.200 |
180 |
200 |
220 |
240 |
260 |
280 |
300 |
320 |
340 |
C25 ft=1.27 |
HPB235 |
0.272 |
245 |
272 |
299 |
326 |
354 |
381 |
408 |
435 |
462 |
HRB335 |
0.200 |
180 |
200 |
220 |
240 |
260 |
280 |
300 |
320 |
340 |
C30 ft=1.43 |
HPB235 |
0.306 |
275 |
306 |
337 |
367 |
398 |
428 |
459 |
490 |
520 |
HRB335 |
0.215 |
194 |
215 |
237 |
258 |
280 |
301 |
323 |
344 |
3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