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细胞损害 休克时细胞缺氧,葡萄糖在乏氧代谢下致三磷酸腺苷(ATP)生成减少,细胞膜的钠泵功能失常,使钾钠离子发生逆向弥散,钠和水进入细胞过多,引起细胞及线粒体水肿。使ATP生成更加减少,影响内质网功能,蛋白质合成减少,削弱了机体免疫力。同时,细胞无氧代谢产生大量乳酸,严重酸中毒使溶酶体膜破裂,释放心肌抑制因子等毒性因子致过度水肿的细胞发生自溶而死亡。
3.重要脏器损害 ①心:由于缺氧、酸中毒、高血钾、心肌抑制因子产生及冠状动脉
血流量下降等引起心肌收缩力减弱,进一步发展为心力衰竭;②肺:休克早期因肺内动静脉
短路开放,肺动脉分支血流未经氧合即回流左心,休克中期肺毛细血管淤血引起肺间质水肿、肺不张、透明膜形成,造成肺泡通气与肺毛细血管灌流失衡,晚期则发生DIC,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③肾:休克时的低血压和体内儿茶酚胺增加,使肾血流量显著减少,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尿量减少,肾皮质持续缺血,肾小管坏死,发生急性肾衰。
心、肺、肾的功能衰竭是造成休克死亡的三大原因。
二、临床表现
根据病程发展分为两个阶段:代偿期和抑制期
(一)休克代偿期-休克早期:(轻度)休克:相当于微循环收缩期,持续时间短
1.有效循环血量的降低在20%(800ml)以下,机体可通过提高中枢神经兴奋性、刺激交感-肾上腺轴的活动代偿循环血容量的减少。
2.典型临床表现为精神紧张、兴奋或烦躁不安、面色苍白、手足湿冷、心率加速、过度换气等。
3.血压正常或稍高,反映小动脉收缩情况的舒张压升高,故脉压缩小,以及心跳加快、四肢冷、出冷汗。尿量正常或减少。尿比重升高,尿pH值下降,尿钾改变不明显,尿钠不高。若处理及时、得当,休克可得到纠正。
(二)休克抑制期-休克期
1.神志淡漠、反应迟钝,甚至神志不清或昏迷,口唇肢端发绀,出冷汗、脉搏细速、血压下降、脉压更缩小。
2.严重时,全身皮肤、粘膜明显发绀,四肢冰冷,脉搏摸不清,血压测不出,尿少甚至无尿。还可有代酸表现。
3.若皮肤、粘膜出现淤斑或消化道出血,表示病情已发展到DIC阶段。
4.若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脉速、烦躁、发绀或咳出粉红色痰,PaO2降至8kPa(60mmHg)以下,吸入大量氧也不能改善症状和提高氧分压时,常提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存在。
休克不同分期和程度的临床表现
分期 |
程度 |
临床表现 |
估计失血量约占全身血容量的%(成人)(ml) |
神志 |
口渴 |
皮肤粘膜 |
脉搏 |
血压 |
周围循环 |
尿量 |
色泽 |
温度 |
休克代偿期 |
轻度 |
神志清楚,伴有痛苦的表情,精神紧张 |
口渴 |
开始苍白 |
正常发凉 |
100次以下,有力 |
收缩压正常或稍升高,舒张压增高,脉压缩小 |
正常 |
正常 |
20%以下(800ml以下) |
休克抑制期 |
中度 |
神志尚清楚,表情淡漠 |
很口渴 |
苍白 |
发冷 |
|
收缩压12~9.33kpa(90~70mmHg)脉压小 |
表浅静脉塌陷,毛细血管充盈迟缓 |
尿少 |
20%~40%(800~1600ml) |
重度 |
意识模糊,甚至昏迷 |
非常口渴,但可能无主诉 |
显著苍白,肢端青紫 |
冰冷(肢端更明显) |
速而细弱,或摸不清 |
收缩压在9.33kpa(70mmHg)以下或测不到 |
毛细血管充盈非常迟缓,表浅静脉塌陷 |
尿少或无尿 |
40%以上(1600ml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