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头考研已经异常火爆了,不少人已经把读研究生视为人生的必经之路。更有甚者在研究生入学第一日已经把考博提上日程。下面就我搜集的一些资料和个人见解给一些想了解考博的人做个介绍(当然仅限国内读博,而非出国或者直博): 考试时间和地点 众所周知,研究生考试一年一次,由教育部统筹规划,一般是每年过年前的一两周考。一共考4门课,政治,英语,数学,专业课。基本2天时间(一般是双休日)既可完成。考博科目一般来说较少,不超过4门。通常来讲可以分为秋博和春博。秋博的意思是,秋季入学的博士,一般是当年3-4月考试,9月入学(今年北航例外,第一年11月考试,第二年9月入学,本质上属于秋博)。春博一般是第一年10-11月考试,第二年3月入学。由于目前硕士普遍推行2年制,所以招收春博的单位越来越少(比如哈工大,东大),现在主要的院校都是招收秋博为主(比如北大,浙大),也有一年招两次的(同济,西工大?不是很确定)。总之应届硕士必须在入学前拿到硕士学位。各个学校考试具体时间也不太相同(但肯定是双休日),所以理论上,在院校时间不相同的前提下,你可以同时选择多个院校报考。一般考试跨度为两天,具体参见招生简章,部分院校为方便外地考生,将初试和复试时间安排在一块儿。 此外,考试地点也不尽相同。考研的话,如果你完全可以在自己户口所在地考外省外地区的院校。这时,你的初试组织工作由当地研招办负责。而考博则你必须去该校现场考试,只有少量院校允许你在特殊原因下在其他地方完成考试。 入学考试(初试)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除专业课之外的三门公共课采用全国统一命题,命题单位是教育部考试中心。而专业课由各个招生单位的各个院系统一命题。比如计算机系统结构硕士点的专业课是统一的,而不是由导师决定。但有可能该硕士点给你提供几套专业课选择,比如是选择数据结构+C语言,还是计算机组成+汇编。这个由你自己根据实际情况做选择,不受导师影响。 博士考试一般由各个学校自主命题(医学博士可能有全国统考成分)。大致考试科目可以分为三类:英语,专业基础课,导师指定专业课。英语一般全校统一,比如同一学校考计算机的英语和考机械的英语是同一份试卷(当然英语系除外)。专业基础课一般类似考研的专业课,比如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博士点可能会统一命题,该博士点下的导师都是用这套专业课来考你。同理,也会有几套专业课组合,但是有些博导会做限定,报考该博导的考生只能选择其中的某套或几套组合之一来做。这在报名的时候都会让你在报名表上注明考试科目。还有一类就是导师指定专业课,这种情况的话,每两个导师之间的考试科目除了英语之外,都不相同。比如A老师会让你考英语+数据结构+C语言组合,B老师会让你考英语+算法+操作系统组合。 招生数量 单纯从数量上来看,硕士招生数远多于博士招生数(扩招也是一个原因)。不论考研还是考博,招生总量都要由院校上报教育部,经批准后才能敲定。但是招生的最小单位还是有区别的。 考研来说,有些计算机系完全以一级学科为单位招生。也就是考计算机的都统一划线,不分什么系统结构硕士点,软件与理论硕士点,计算机应用硕士点。而有些院校正好相反,这样就有可能导致硕士点之间分数线不均的情况。 考博的话,以导师招生为最基本单位。这个博导今年招2个,除掉1个直博生,那对外招考的名额就是1个。有的导师可能多点,比如院士,有3-5个名额。在你初试都上线的前提下,如果有多人竞争则需要差额复试刷人。而且有的导师可能今年招生,明年不招生,所以报之前都要打听好了。 复试与联系导师 考研复试由各个院系,甚至各个硕士点自己组织。基本导师不插手,除非他是复试小组成员,但大部分导师都不是。英语口语面试,专业笔试,专业面试完之后,把各轮分数和初试成绩最后做一下计算之后得出的总分就决定你的去留了。 考博来说也有类似考研的情况,但有的学校博导就可以亲自面试报考他的学生,由他来决定他的考生的所有复试成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