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交流
B.沟通
C.激励
D.控制
25.课程的组织方式或设计课程的种类,指的是( )。
A.课程计划
B.课程类型
C.课程标准
D.课本
26.目的在于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巩固和加深,了解学生接受情况,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的教学环节是( )。
A.组织教学
B.检查复习
C.讲授新教材
D.布置课外作业
27.班级组织建构的首要原则是( )。
A.有利于教育原则
B.目标一致原则
C.可接受性原则
D.有利于身心发展原则
28.德育的实施渠道或形式是指德育的( )。
A.方法
B.手段
C.途径
D.内容
29.学校文化是一种( )文化。
A.制度
B.物质
C.精神
D.组织
30.目标评价模式最为关键的步骤是( )。
A.确定方法
B.确定目标
C.确定内容
D.确定标准
二、多选题(在每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2~5个正确答案,错选、多选或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l.5分,共30分)
1.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应做到( )。
A.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目的
B.建立班级管理制度
C.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
D.加强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
E.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
2.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是( )。
A.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学生都可以获得全面发展
B.以马克思主义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思想
C.教育目的有鲜明的政治方向
D.优越的社会制度保证教育有极高的社会效益
E.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3.课程目标的确定依据主要有( )。
A.对学生的研究
B.对社会的研究
C.对教师的研究
D.对学校的研究
E.对学科的研究
4.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有( )。
A.层次性
B.综合性
C.可操作性
D.灵活性
E.计划性
5.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因素有( )。
A.遗传素质
B.环境
C.学校教育
D.社会活动
E.生产劳动
6.杜威的“三中心”理论是指( )
A.学生中心
B.生活中心
C.活动中心
D.课堂中心
E.教师中心
7.培养良好的学生集体的策略有( )。
A.善于向学生提出教育要求
B.树立明确的共同目标
C.建设一支好的学生干部队伍
D.培养健康的集体舆论
E.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
8.说服的方法包括( )。
A.讲解
B.谈话
C.报告
D.讨论
E.参观
9.制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有( )。
A.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
B.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
C.制定者的哲学理念和理想人格
D.社会历史发展进程
E.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
10.班集体的正常秩序包括( )。
A.必要的规章制度
B.正确的班级舆论
C.共同的生活准则
D.优良的班级传统
E.一定的活动节律
11.班集体必须具备的基本特征是( )。
A.明确的共同目标
B.一定的组织结构
C.一定的共同生活准则
D.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
E.集体成员间平等的、心理相容的氛围
12.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主要有( )。
A.阶级性
B.道统性
C.****性
D.多样性
E.刻板性
13.学校物质文化的两种形式是( )。
A.制度文化
B.活动文化
C.学校环境文化
D.设施文化
E.形态和体系文化
14.下列各项属于个别差异性的是( )。
A.性别差异
B.同年龄人群内部差异
C.同一个体身心不同构成方面的差异
D.儿童与青年的差异
E.个体思维方式的差异
15.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少年儿童享有的合法权利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