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
1.中国最早的学校教育形态出现在( )。
A.夏代
B.商代
C.西周
D.春秋战国时期
2.《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发表于( )。
A.1985年
B.1993年
C.1998年
D.1999年
3.“因材施教”体现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
A.顺序性
B.互补性
C.差异性
D.阶段性
4.教师职业最大的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 )。
A.系统化
B.专门化
C.复杂化
D.多样化
5.反映测验结果的可靠程度的指标是( )。
A.效度
B.难度
C.信度
D.区分度
6.夸美纽斯主张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人的( )。
A.“泛德教育”
B.“泛体教育”
C.“泛美教育”
D.“泛智教育”
7.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是( )。
A.夸美纽斯和《大教学论》
B.赫尔巴特和《普通教育学》
C.洛克和《教育漫话》
D.杜威和《民主主义与教育》
8.我国尝试编写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始于( )。
A.20世纪50年代以后
B.20世纪60年代以后
C.20世纪70年代以后
D.20世纪80年代以后
9.杨贤江于1930年出版的教育学著作是( )。
A.《新编教育学》
B.《教育学》
C.《新教育大纲》
D.《实用教育学》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于( )通过。
A.1985年
B.1993年
C.1995年
D.1999年
11.教学过程是一种特定的( )。
A.实践活动
B.认识活动
C.课外活动
D.兴趣活动
12.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A.备课
B.上课
C.布置作业
D.课外辅导
13.主张“有教无类”,以“仁”为核心的最高道德标准的中国古代教育家是(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韩非子
14.把教育的最高目的限定为“心灵的和谐达到完美的境地”的教育家是( )。
A.柏拉图
B.拉伯雷
C.卢梭
D.裴斯泰洛齐
15.“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中国古代( )的教育主张。
A.朱熹
B.墨子
C.荀子
D.孔子
16.学生的社会地位属于学生的( )问题。
A.法律
B.权利
C.责任
D.义务
17.学校组织教学工作,确定工作步调的依据是( )。
A.课程计划
B.课程标准
C.课程目标
D.课程表
18.夸美纽斯教学论的基础是( )。
A.心理学统觉论
B.伦理学
C.整体认识论
D.个体认识论
19.我国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
A.个别教学制
B.班级授课制
C.分组教学制
D.设计教学法
20.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学科的建立是以( )的发表为标志的。
A.《大教学论》
B.《民主主义与教育》
C.《普通教育学》
D.《教育漫话》
21.《普通教育学》是( )的教育学代表作。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卢梭
D.杜威
22.小学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
A.小学教育培养目标
B.小学教育内容
C.小学教育方法
D.小学教育目的
23.揭示了个体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发生认识论的创立者是瑞士心理学家( )。
A.皮亚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