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填空题
1. 感知运动阶段 形式运算阶段
2. 感觉
3. 注意力 想象力
5. 感官 语言交往 环境 动手能力
5. 基本技能
6. 领会 应用
7. 感知认识阶段
8. 实物直观 言语直观
9. 本质特征 感性材料
10. 保持 再认
11. 形象记忆 逻辑记忆
12. 启发式 游戏活动
13. 灵活性
14.全部认识过程 认识 客观世界 主观世界 注意 思维 言语
15.身心发展 逻辑特点 语言 传授知识技能 智慧
16.知识 技能
17.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
18.永久性遗忘 暂时性遗忘
19.思维过程 流畅性 灵活性 精密性
20.材料扩散 结构扩散 组合扩散
二、名词解释
1、认知是指全部认识过程的总称,又趁认识,是人对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认识活动,包括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言语、创造性、问题解决等过程。
2. 智力是指人认识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由感知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形象力、思维力等基本要素构成的综合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3. 幼儿教育是指根据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知识、技能形成的逻辑特点对个体实施的一种教育,是通过发展语言、传授知识技能来开启个体智慧的教育。
4. 领会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的反应过程。
5. 实物直观是指通过对各种实际事物的感知进行的
6、模象直观是指通过实际事物的模型和图象的感知进行的。
7、言语直观是指通过形象化的言语描述,引起幼儿的回忆、联想,使有关的表象恢复或激起幼儿的想象活动而实现的
8、差异律是指被感知的事物必须与它的背景有所区别。
9、活动律是指在静止的背景上,使感知对象呈现活动的状态来增强感知的效果。
10、组合律是指从背景中分出对象,使感知对象在内容上或在时间、空间上组成一个有意义的系统,有助于幼儿形成规律性的知识。
11、知识系统化是指理解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关系,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有机的体系。
12、保持是指对记过的事物进一步在头脑中巩固的过程。
13、过度学习是指在恰能背诵某一材料后再进行适当次数的重复学习。
14、再认是指过去感知过的事物重新呈现在面前时,感到熟悉,确知是以前识记过的。
15、回忆是指过去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能以适当的方式把它重新呈现出来。
16、创造性思维是在创造性活动中所特有的思维过程,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式,是多种思维的综合表现.
本新闻共
6页,当前在第
4页
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