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教师资格>模拟试题>正文
2011年山东省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冲刺模拟试卷精选及答案(3)

www.zige365.com 2011-4-25 17:52:39 点击:发送给好友 和学友门交流一下 收藏到我的会员中心

五、简答题
1.答:收集教育科学的研究文献时,应该注意遵循以下原则:第一,在时间上应当从现在到过去,即采用倒查法,先查最近的文献,后查过去的文献。第二,在范围和数量上应该有所限制,收集学术性强、影响大、质量高的文献。第三,从资料的性质看,应该注意收集第一手资料。第四,从资料的代表性看,应该注意收集代表不同观点的研究文献。第五,从资料的领域看,不但要收集与自己的研究课题、领域直接相关的资料,而且还要收集一些跨学科、跨领域的有关资料。
2.(1)由于受到分数压力和教师权威的制约,班主任对班级实施管理的方式偏重于专断型;(2)班级管理制度缺乏活力,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程度较低。
3.(1)古代中国、埃及和希腊的学校大都采用个别教学形式,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布置检查和批改作业都是个别进行的,即教师对学生一个一个轮流地教;教师在教某个学生时,其余学生均按教师要求复习或作业。(2)显著优点是:教师能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使教学内容、进度适合于每一个学生的接受能力。(3)缺点是:一个教师所教的学生数量是有限的,它与古代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比较低的状况相适应。
4.制定课程目标的依据主要有三个方面:(1)对学生的研究。对学生的研究就是要找出教育者期望
在学生身上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它通常包括三方面内容: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现状,并把它与理想的
常模加以比较,确认其中存在的差距;了解学生个体的需要;了解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差异。(2)对社会的
研究。对社会的研究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泰勒认为,应包括健康、家庭、娱乐、职业、宗教、消费、公民等。
(3)对学科的研究。
5.学生是发展中的人,中学这一时期,是一个人的生理心理发育和形成的关键时期,是一个人从不成熟到基本成熟、从不定型到基本定型的成长发育时期,也是一个人生长发育特别旺盛的时期。对于学生来说,他们身心各个方面都潜藏着极大的发展可能性,在他们身心发展过程中所展现出的各种特征都还处在变化之中,具有极大的可塑性。
6.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体现在:(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目的。

六、论述题
1.答:研究报告或论文的写作,从构思到完成,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确定研究报告或论文的题目;(2)确定研究报告或论文的类型;(3)拟定写作提纲;(4)写作初稿;(5)修改定稿。研究成果的撰写,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标题与内容的一致性,既不能大题小做,也不能小题大
做;(2)观点和材料的一致性,选择典型、真实、准确、新颖、生动的材料,运用严密的逻辑论证,引出正确的
结论;(3)正确处理借鉴吸收他人研究成果与自己独立思考的关系,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借鉴吸收,尽量体现出创新性;(4)语言文字精练简洁,表达准确完整;(5)条理清楚,结构严谨。
2.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新机制要求如下:
(1)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目的。学生的发展是班级管理的核心。纪律、秩序、控制、服从是传统班级管理所追求的目标。在现代学校教育中,班级活动完全是一种培养人的实践活动,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既是班级活动的出发点,又是班级活动的最终归宿。
(2)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是学校管理的宗旨。在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下,学生在某种程度上是教师的“附属物”,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本无法保障。现代教育的发展,从根本上促进了新型班级的建立,从而为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提供了保证。
(3)有目的地训练学生进行班级管理的能力。实行班级干部的轮流执政制,让每个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并学会与人合作。以训练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为主的班级管理制度改革的重点是:把以教师为中心的班级教育活动转变为学生的自我教育,即把班级集体作为学生自我教育的主体。
3.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品德的过程,而学生的品德又由道德的知、情、意。行等四个因素构成,所以德育过程也就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1)知、情、意、行的特点及其培养。知,即道德认识,是指人们对一定社会道德关系及其理论、规范的理解和看法,包括人们通过认识形成的各种道德观。情,即道德情感.是指人们对事物的爱憎、好恶的态度。它一般在认识基础上形成,是运用一定的道德观评价自己与他人的品行或某种事物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和主观态度。意,即道德意志,是指人们为了达到某种道德目的而产生的自觉能动性。行,即道德行为,是指人们在一定道德认识或道德情感支配下采取的行动。(2)德育要注意发挥知、情、意、行的整体功能。首先.德育要注意全面性,要全面关心和培养学生品德中的知、情、意、行,对他们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使四者相辅相成、全面而和谐地得到发展;其次,德育要有针对性,要针对品德结构中诸因素发展不平衡的状况,有的放矢、因材施教,补其薄弱环节,改变其发展不平衡的状况。
4(1)活动课程论的内涵
活动课程论是和学科课程论相对立的一种课程理论。主张这种理论的主要是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他反对分科教学,认为分科编制课程是把一堆死知识分别孤立地交给学生,忽视儿童的兴趣和需要,主张课程的内容要适合儿童的需要和接受能力。他们要求以活动为中心组织教学。特别强调注意游戏、活动作业、手工、表演、实验等。认为通过这样的活动获得的经验,可以与社会相适应,克服知识的孤立性。
(2)活动课程论的评价
活动课程论的长处在于:①以学生的需要和兴趣为基础,学习是真实而有意义的,兼顾了学生的个别差异:②可以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并能使学校和社会建立密切的联系;③可以调整学校各方面生活,对各科知识也能以综合的方式进行整体性学习;④问题解决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他所需要的有效地对应校外牛活的技能。
活动课程的不足在于:①这种课程离开了人的发展所必需的文化遗产、知识体系、科学所具有的逻辑,片面强调了主体的自发性;②经验的组织难有共同一致的标准和计划,无法比较、评判其优劣;③活动课程的实施难度较大,现有学校校舍和设备不适于施行活动课程,教师也难以胜任。

本新闻共6页,当前在第6页  1  2  3  4  5  6  

我要投稿 新闻来源: 编辑: 作者:
相关新闻
2011年山东省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冲刺模拟试卷
2011年4月重庆市教师资格考试成绩查询网址公告
2010年重庆市教师资格考试成绩合格人员认证时间通知
2011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真题精选(6) 
2011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真题精选(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