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师>复习指导>正文
2014年11月经济师考试《中级房地产》复习考查:城市化理论
题库下载 咨询 2014-9-1 9:42:10 电子书  课件下载  考试题库 评论 收藏

  (三) 城市化的度量

  城市化度量指标

  城市化水平(城市化率L)

  城市化率计算方法

  一个区域内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L越大,表明城市化水平越高

  【例题·单选题】【2008年真题】某省的总人口为500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2250万人,则该省的城镇化率为( )。

  A.30%

  B.45%

  C.50%

  D.55%

  【答案】B

  【解析】一个区域内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2250/5000=45%

  (四)城市化引起的变化

  引起城市体系的性质的变化

  引起城市形态的变化

  引起城市生态的转变

  引起城市性态的变化

  (五)城市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存在相辅相成的关系

  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

  城市化反过来又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六)逆城市化

  逆城市化

  大都市区的人口向较小的都市乃至乡村地区流动的分散化过程

  是一种暂时的调整,而不是一种长久的变化

  再城市化

  城市衰退之后的复兴,衰退的城市恢复了增长

  三、 郊区化

  (一)郊区化概念

  指区域城市化水平达到一定程度(70%~80%),市区发展速度变得缓和平衡,城市人口、就业岗位和服务业由市区向外迁移的一种分散化过程。

  实质:一个城市内部由市区向郊区的分散

  郊区城镇化

  是指城市郊区的乡村地域向城镇地域转化的过程。

  实质:代表了乡村与城镇的向心集聚

  (二)发达国家的郊区化

  郊区化前的外迁

  沿铁路外迁

  沿电车线外迁

  汽车郊区化时期(1920~1950)

  普遍郊区化时期(1950~1980)

  城市功能逐步完善时期(80年代)

  形成边缘新城阶段(90年代以来)

  (三)中国的郊区化

  大城市中心区人口绝对量下降作为中国城市郊区化的标志(1982年)表现:

  人口郊区化

  工业郊区化

  外来人口郊区集聚

  郊区化形成机制(7大机制)

  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人口流动的限制性因素减弱

  是城市发展的必然阶段

  城市土地有偿使用制度触发了郊区化发生的机制

  郊区新区开发与老区旧城改造的合力推进了郊区化

  交通通信设施的改善提供了条件

  城市规划与管理政策的强制与引导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2页  1  2  

上一篇:2014年11月经济师考试《中级房地产》复习考查:地租地价理论 下一篇:2014年中级经济师金融专业教材核心讲义:第六章 金融创新
我要投稿 新闻来源: 编辑: 作者: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