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师>复习指导>正文
2012经济师《初级人力资源》精讲:第二章第1节
题库下载 咨询 2012-8-2 9:50:40 电子书  课件下载  考试题库 评论 收藏
【知识点】

  一、团体概述P17-19

  (一)团体的概念X1

  1.团体: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互相影响、互相依赖的人为了完成特定的目标而结合在一起的集合体。

  2.识别:只有那些具有充分交流与互动的可能性的人群才可以称之为团体。如家庭、学校等。

  3.人类生活最基本的方式:团体生活

  (二)团体的形成原因X2

  1.团体活动和团体目标的吸引力:帮助达成个人难以企及的目标,这是形成团体的直接动机。

  2.加入团体可以满足我们的人际需要:根据社会凝聚理论,团体存在的基础是—团体成员之间的人际吸引。

  3.个人对于自己的归类:(归类的三种水平)

  (1)自我的最高水平归类:人类。

  (2)内群体—外群体水平归类:性别、国籍、种族。

  (3)次级的个人自我分类:人格特质。

  (三)团体的分类X3※

  1.根据规模:大团体和小团体

  2.根据成员之间的紧密程度:松散团体和组织

  3.根据组织的正式性:正式团体和非正式团体

  (1)正式团体

  概念:指有明确的组织机构和工作任务的团体。如:科室、生产班组。

  特点:由组织建立、有公开的名称、特定的目标与需要。

  分类:①指挥团体—在组织中非常常见,如财务部、销售部。

  ②任务团体—某任务完成后,常被解散。如项目管理小组。

  ③团队—团队成员之间存在高水平的交互作用。

  ④辨析—指挥团体是任务团体,但任务团体未必是指挥团体。

  (2)非正式团体

  利益团体—可以帮助员工表达自己关心的事物,促进组织的变革。

  联谊团体—可以帮助员工满足社交的需要,给员工提供社会支持,有利于提高员 工的满意度。

  (四) 团体发展的阶段(模式化)X4※

  1.形成期:团体存在的目标、结构、从属关系尚不明确。

  2.冲突期:团体内存在比较大的冲突。成员们虽然接受了团体的存在,但对团体给个 人所带来的约束仍有抵触。

  3.规范期:

  (1)团体规范开始形成,团体凝聚力也增强。

  (2)团体成员真正形成对团体的认同感,成员间的情谊日益浓厚。

  (3)各派竞争力量形成一种试探性的平衡,开始以一种合作的方式组合在一起。

  4.产出期:成员注意力转向团体外部、转向任务、形成完成团队的目标。

  5.结束期:长期性的工作团体不会经历本阶段;小组、委员会、项目团队在完成任务 后要解散。

  (五)同质性团体和异质性团体X5 X6

  1.同质性团体X5

  概念:团体成员有很多共同的特点

  优势:(1)成员间比较好相处

  (2)成员间易于分享信息,较少发生冲突,更容易交流与合作。

  2.异质性团体X6

  概念:团体成员缺少共同的特点

  优势:(1)有更高的决策质量

  (2)有更高的绩效水平

  (3)促进团体变革

  二、团体规范P19

  (一)概念X7

  含义:每个成员必须严格遵守的准则。

  实际:就是对个体在特定场合下行为的一种期望。

  (二)分类X8

  1.正式规范:存在于正式组织中,往往用正式文件明文规定,且由上级或团体中的其

  他成员监督执行。如,企业中的各种规章制度、规则等。

  2.非正式规范:它是成员约定俗成的、无明文规定的行为准则。违反它,不会受到来

  自组织的正式惩罚。

  3.关系:从规范存在的范围看

  (1)非正式规范:存在范围要更广,它既存在于非正式团体,也存在于正式团体。

  (2)正式规范:只能存在于正式团体中。

  (三)作用X9※

  1.它有助于维持团体的一致性。表现在:

  (1)从外部:制约着成员

  (2)从内部:为成员提供彼此认同的依据。

  2.它为成员提供了认知标准和行为准则。

  3.它也具有惰性作用,有时也会制约成员的努力水平。

  三、团体压力P19-20

  (一)团体压力Y1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1页  1  2  

上一篇:2012经济师《初级人力资源》精讲:第一章第5节习题 下一篇:2012经济师《初级人力资源》精讲:第二章第1节习题
我要投稿 新闻来源: 编辑: 作者: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