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二:通过灵活的空间布局,形成有艺术性的古典书院式组合。较规整的庭院式布局,屋面均为蓝灰色波形瓦,白墙,深色窗框,与公园纪念性环境协调。 方案二:通过灵活的空间布局,形成有艺术特质的艺术馆建筑,外墙以仿红砖的外墙砖与白色框架柱搭配,形成庄重、大气、典雅的建筑氛围。 方案三:以方与圆的庭院几何形构图,鲜艳色彩点缀,体现出艺术馆的突破传统,创新的活力特色。 经过对项目所在地徐特立公园总体规划的全面了解,并与艺术系教职工的反复座谈,并通过方案评价表:给评价人填写意见然后综合考虑。总体构思充分考虑到纪念性公园的环境特征,建筑整体风格及氛围营造又应体现出艺术学科感性浪漫的特质,因此最终方案以方案二为基础进行综合调整,并解决了结构过于松散,流线过长的问题,形成了最终方案。建筑布局形式利用景观轴线与交通轴线,串联起规整的条式教学楼,形成稳定基本的组团空间形态,体块中再插入圆形的动态元素特征的多功能演播厅,体块间的半开合或围合的数个内庭院通过种植修竹安排景观雕塑,既满足了通风采光减噪的卫生要求,又形成了相对内敛与宁静,虚实空间互动的校园建筑空间。在此能够静静体味心灵细微的变化,又能够感受到外部形态的动态张力。 4、平面设计平面布局 立足于流线组织和空间氛围表现,A区为音乐系美术系普通教室区,普通教室为7m×9m,四层带朝北天窗为美术系写生教室,层高3.6m;B区为五层琴房共300余间,每间3~4m2,层高2.7m;C区为12m×12m舞蹈教室,层高4.5m;D区为400人二层多功能演播厅,内空7.5m,各区之间层高不同、面积不同、音质要求不同,形成了诸多交通联系上不便与矛盾。设计通过仔细分析楼梯与走道的高差变化,来解决各区之间不和谐因素,形成通畅便捷的组织流线,并符合消防疏散要求,主要的中部交通轴不但将各个庭院串联起来,形成步移景异的空间效果,而且与徐特立公园中的园林景致产生对话,此外,3.6m宽交通轴也形成了同学课间活动交流的场所,交通轴每二层在内庭院处设有两层高边庭,今后设置学生作品展览,使走道不仅仅是交通过道,更是展示与交流,形成能体验艺术氛围的积极空间。D区多功能厅因其大跨度、大空间使其与其他建筑不易上下叠加或结合,只宜并列,设计中通过轴线偏转,形成平面设计中活跃元素,多功能厅内部为达到良好音质,设计为扇形,后墙半径为24m. 5、立面造型设计动静对比: 艺术馆在中等师范类学院中是最受关注,重视的建筑。立面造型是否能体现艺术系的特质成为学院焦点话题,通过对人流主入口方向的确定以及建筑在街道转角形态的处理,立面造型结合平面功能,形成动静对比。即整体一致的大面积规整立面,与重点处理的多功能厅造型形成对比,圆形多功能厅外部构成因而成为立面造型中的活跃元素,点睛之笔。 虚实相生:顶部两片高低相对错落的弧形玻璃体,与中部高耸的圆形舞台顶部,形成空间中舞动的太极图案,暗喻舞蹈的动势,而嵌入透明点式玻璃幕墙的文化墙,又自然形成主入口的视线导向,并点明艺术系的主题。建筑外墙以仿红砖外墙面砖与灰白色色块组合搭配,形成庄重、典雅的校园氛围。 6、室内设计 6.1 多功能厅、琴房音质设计: 6.1.1 多功能厅 a)使用功能:多功能厅要满足音乐厅、剧场、电影院、演播室等多种使用功能,而每种功能所要求的声学设计均不相同。如音乐厅一般每座容积8~10m3/座,尽量少用或不用吸声材料,舞台后要设音乐罩,混响时间一般1.7-2.1秒,而电影院每座容积为3.5-5.5m3/座,混响时间要小,为1.0秒。因此多功能厅在二次装修时应着重考虑内部吸声及容积可调控,以满足多种使用功能。因主要使用为音乐厅,建筑容积取平均值为8m3/座,室内容积为3200m3.混响时间通过内部可调控装饰板控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