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使用心理的忽略 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是规划设计中的原则。20世纪60年代兴起于西方、至今仍具有深远影响力的“环境——行为”学科一直致力于研究使用者心理和物质环境之间的关联,以此营造契合使用者心理的宜人环境。场地环境作为城市空间与建筑空间的重要连接,尊重使用者的心理感受,依据不同的需求营造适宜的环境氛围是场地规划设计中必须注重的基本问题。 在一些建成的场地中,对使用者的人文关怀并没有得到真正体现,如大而不当的硬质铺地广场,没有考虑使用者的停留驻足,绿荫和休息设施缺乏,使其仅仅流于视觉上的壮观;例如一些逼近城市道路的建筑出入口使得建筑与城市之间缺乏过渡空间,缺乏交通缓冲空间的同时也缺乏对使用者心理过渡的良好引导。此外,在场地设计中对一些环境小品的简单处理——例如缺乏休息设施、缺乏引导标志等屡屡可见,这都使得设计以人为本成为一句空谈。 2、关于场地规划设计的一些思考 2.1 场地规划设计的整体理念 场地规划设计要求设计者在构思最初就有一个整体的设想并且综合考虑经济、技术等可行性,在设计过程中考虑: 1)整体的空间关系,例如建筑与场地环境的空间位置、场地内的高程关系、建筑物的尺度等; 2)整体的功能组织,例如场地的对外交通出入口组织、建筑与周边环境的人流组织、休憩空间的设计等; 3)整体的风格特色,例如建筑的风格应当与环境设施、植物配置的风格协调统一,达到相互融合的效果。 3) 整体的风格特色,例如建筑的风格应当与环境设施、植物配置的风格协调统一,达到相互融合的效果。 事实上,在中国传统的城市和建筑营建中,规划一建筑—园林三位一体的理念使得中国城市体现出一种撼人至深的整体性,至今我们仍然可以感受到这种整体性持久不衰的魅力。在今天的城市建设和建筑建设中,我们更应当有一种整体性的场地规划设计理念,以此创造出良好的城市空间环境。 2.2 场地设计的功能组织 在场地规划设计中,由景观设计师和建筑师共同处理场地设计的功能问题,这要求设计者对场地的功能组织有着透彻的了解,对交通流线、基础设施以及场地布局等有熟练的掌握,正如同建筑师在设计建筑时需要对其功能流线组织了如指掌一样。笔者试图通过如下的一些简单的对比案例来说明场地设计中对功能组织的一些考虑。 A1是比较常见的场地处理模式,大面积的硬质铺装由于对停车空间未加仔细推敲,因而容易造成前文所提到的停车及交通流线混乱,雕塑的设置并未对建筑前广场的交通组织起到积极的作用。在A2的处理中,对建筑的出人口进行一定的功能分区,通过设计出入口回车场地对交通进行引导,同时位于建筑前结合绿化设计的停车场可以避免车辆停放的混乱。A3则是进一步考虑了景观、交通等要素,在正对建筑主人口的轴线上设置步行景观道,实现人车分流,同时也将停车场的设计同绿化结合起来,并在后勤区域设置相应的入口区域和停车场,流线清晰、功能分区合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