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公卫医师考试>学习指导>正文
09年公卫执业医师考试复习指导_氧化磷酸化_ATP形成机制[细胞生物学]

www.zige365.com 2009-7-17 17:22:10 点击:发送给好友 和学友门交流一下 收藏到我的会员中心

  ■ 氧化磷酸化偶联机理:化学渗透假说

  关于氧化磷酸化的偶联机理,先后提出过几种假说,如化学偶联假说(chemical coupling hypothesis)和构象偶联假说(conformational coupling hypothesis),这些假说由于证据不足得不到公认。

  英国生物化学家P.Mitchell 于1961年提出了化学渗透偶联假说(chemiosmotic coupling hypothesis)解释氧化磷酸化的偶联机理。该学说认为:在电子传递过程中, 伴随着质子从线粒体内膜的里层向外层转移, 形成跨膜的氢离子梯度,这种势能驱动了氧化磷酸化反应(提供了动力), 合成了ATP.这一学说具有大量的实验支持,得到公认并获得了1978年诺贝尔奖。化学渗透学说可以很好地说明线粒体内膜中电子传递、质子电化学梯度建立、ADP磷酸化的关系。

  ■ ATP合酶合成ATP的机理

  ● 结合变构模型(binding-change model)

  ATP合酶合成ATP的分子机理的研究一直是研究的热点, 为多数人接受的ATP合酶合成ATP的模型是“结合变构模型”。该模型认为F1中的γ亚基作为C亚基旋转中心中固定的转动杆, 旋转时会引起αβ复合物构型的改变。有三种不同的构型,对ATP和ADP具有不同的结合能力: ①O型几乎不与ATP、ADP和Pi结合;②L型同ADP和Pi的结合较强;③T型与ADP和Pi的结合很紧,并能自动形成ATP,并能与ATP牢牢结合。当γ亚基旋转并将αβ复合物转变成O型则会释放ATP(图7-34)。

图7-34 结合变构模型

  ● 定子(stator)和转子(rotor)

  Timothy等人提出了一个ATP合酶中能量转化过程的模型(图7-35),该模型认为由abα3β3δ组成了“定子(stator)”,cγε则形成“转子(rotor)”。当H+质子穿过a和c之间的通道时产生了力矩,从而推动了转子与定子间的相对转动,这样在F1中合成了ATP.

图7-35 F0 F1-ATP合酶作用机理图解

  ● γ亚基旋转的离体培养证明

  目前已经可以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F1中γ亚基的旋转运动,但现在还没有直接的证据显示在F0中有某些亚基作旋转运动。

  实验中对F1进行人工改造, 使之带上组氨酸(每个亚基一个),由于组氨酸能够同覆盖有金属还原剂(Ni)的玻片结合, 因此可使F1固定到这种玻片上。通过人工的方法将γ结合上一条荧光标记的肌动蛋白纤维, 然后在供给ATP的情况下用荧光显微镜观察γ亚基的转动。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2页  1  2  

我要投稿 新闻来源: 编辑: 作者:
相关新闻
09年公卫执业医师考试复习指导_呼吸链与电子传递[细胞
09年公卫执业医师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_药理学
2009年公卫执业医师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_医学心理学
公卫执业医师考试试题_药理学试题(A1型题1)
2009公卫执业医师考试辅导_真核细胞中的氧化作用(o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