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八:美国1980年—1982年的通胀治理政策
上世纪70年代末,国际石油价格成倍上涨,美国农作物歉收也使食品价格上升,1979年美国的通胀率达到11.3%,控制通胀成了美国政府的头等大事。卡特总统1980年3月宣布实施信贷管制,主要措施包括各商业银行压缩消费者贷款和工商业贷款,将银行存款准备金率提高至10%等。信贷的突然紧缩严重打击了消费信心,由此导致经济严重衰退,通胀率达到了战后的最高值13.5%,经济政策的不成功导致卡特总统1981年1月黯然下台。
信贷管制政策不但未能控制通胀反而伤及了经济,继任的里根总统祭出了两招通胀治理的“板斧”,即所谓的“里根经济学”。第一招“板斧”是控制货币供应,提高利率,降低总需求。另一招“板斧”即1981年8月签署的《经济复兴法案》。该法案的主要内容包括削减个人及公司的所得税、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鼓励个人储蓄、为企业研发提供多种税收优惠,意在提高个人和企业的工作生产积极性,促进经济增长。
总体而言,里根总统从两方面来治理通胀,一方面大力支持美联储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降低总需求,遏制物价上涨;另一方面积极实施《经济复兴法案》,调动企业与个人的生产积极性,增加产出,减缓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冲击。从1983年年初开始,美国经济峰回路转,通胀率下降,经济连续6年高速增长,孕育在低税率环境中的高科技产业日后成为美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引擎。里根总统由于成功的经济政策成功连任。
分析:纵观美国1980年—1982年的通胀治理政策,可以得出以下三点启示:第一、信贷管制有两方面的不足,一是信贷管制对经济的影响难以把握,很容易导致经济急剧衰退,不利于减弱公众的通胀预期;二是信贷规模控制的硬约束无法有效地配置资源。第二、侧重于利率工具的货币政策是治理通胀的有效手段。第三、在实施紧缩货币政策的同时采用减税等政策缓解供给面的紧张情况,能减轻经济的衰退,有利于通胀的治理。
材料九:南京启动困难家庭临时生活补贴联动机制
南京将在全省首个启动应对物价上涨的困难家庭临时生活补贴联动机制。从本月开始,南京城乡低保家庭和农村五保户就将领到临时生活补贴,物价上涨造成这部分家庭生活负担加重的情况将会有所缓解。
根据这项政策,当连续3个月每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即CPI均达到或超过3%,困难家庭临时生活补贴联动机制就将启动。启动当月向补贴对象一次性补发前3个月的临时生活补贴,其后CPI达到3%及以上的月份都将发放补贴。具体的补贴标准分为两档:CPI达到3%低于5%时,补贴当地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1/24;当CPI达到或超过5%时,补贴会增加到1/12。
南京今年一季度CPI平均涨幅为8.3%,超过5%的节点,按照上述补助办法,4月联动机制已开始启动。本月,在册的城镇低保家庭和农村五保户就可一次性拿到1-3月的临时生活补贴。具体为:原六城区加上现浦口区的低保家庭,每人将获得最低生活保障金300元的1/12的补助,即25元,3月共计75元。六合、江宁两区每人总计分别为60元、65元,溧水和高淳县为55元。农村五保户也将按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1/12来补助。
目前南京共有14.23万城镇低保户和1.1万农村五保户,4月份发放的临时生活补贴总额将达到900多万元。低保边缘户即六类特困人群,此次未纳入本联动机制中,但政府也将针对此类人群,另行发放一次性的生活补助。同时,这一补贴为动态,当CPI连续3月回落到3%以内或全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有所调整,临时生活补贴将停止发放。
分析:社会救助体系是由政府对生活在社会低层的人给予救助,保障其最低生活,是最低层次的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的项目有:灾民救助、城市贫民救助、农村五保户救助、城乡特殊对象救助等。南京市政府发放临时生活补贴的目的就是针对物价上涨,给予困难居民一定数额的救助金,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物价上涨对困难家庭的不利影响,保障其基本生活。
材料十:“两防”之路,任重道远
200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最大的亮点是政策基调的调整,明确地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2008年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提出“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这意味着实施十年之久的稳健货币政策将“功成身退”,取而代之的是从紧的货币政策。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2008年要严格控制货币信贷总量和投放节奏,更好地调节社会总需求和改善国际收支平衡状况,维护金融稳定和安全。显然,货币政策将在今年的宏观调控过程中唱主角。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是一国或地区为调节经济运行而采取的宏观经济政策,前者发挥作用的主要手段是政府支出和税收,后者是控制货币供应量。当经济出现衰退时,政府将扩大支出及降低税率来刺激投资和消费,货币当局则利用减息等措施增加货币供给,这就是“扩张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反之,当经济过热时,“紧缩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能够有效地为经济降温。十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紧紧跟随经济形势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调整: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随后国内通货紧缩压力加大,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其中货币政策倾向于增加货币供应量;2003年国内出现了贷款、投资及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等新变化,次年开始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其中货币政策倾向于紧缩银根,如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2006年以来,经济增长明显偏快并终于在去年凸现弊端(股市和楼市走向非理性繁荣,物价高涨,我国进入通胀时代),于是宏观调控也随之告别了“双稳健”,代之以“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
分析:可以说中央提出“从紧的货币政策”是比较及时和明智的,实现“两防”目标的根本就是解决或者说缓解流动性过剩问题。国际收支双顺差、国际热钱和银行资金等因素共同促成了国内流动性过剩,要想推翻这“三座大山”实在是任重道远。实际上十次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六次上调存贷款利率,2007年货币政策就已经驶入了“紧缩性轨道”。
公务员课堂网络培训课堂免费试听入口:/gongwuyuan/
正版公务员教材购买入口:http://www.110book.com/class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