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搜索: 热门搜索 新华书店 考试书店 当当书店 网络书店 自考书店 英语培训专家 公务员专业培训 会计品牌辅导 家教服务
首页>公务员>学习指导>正文
2007年公务员备考辅导:申论的论述语言

www.zige365.com 2007-6-19 17:26:24 点击:发送给好友 和学友门交流一下 收藏到我的会员中心

 四、朴素精练,要而不繁

  朴素是评论应有的风格。评论要写得朴素,就是在说理论述的时候,力求质朴自然,把作者观点和思想感情准确而恰当地表达出来。朴素并不等于内容空洞、语言粗糙,而是要经过作者的提炼加工。朴素,就要反对装腔作势、哗众取宠,进行论战也不能用谩骂代替斗争。这里面,有作者的写作态度和思想作风问题,即如何对待读者的问题,也有语言文字的问题。这里主要讲语言文字问题

  所谓精练,就是要用恰当的篇幅表达丰富生动的内容。内容要精辟,而语言又很简洁,不舞文弄墨,故作斯文,以同害意。当然,精练并不等于短,更不能简单地说评论写得越短越好,而要量体裁衣,长短适度

  评论的朴素和精练是相辅相成的。有深刻思想内容的文章,不需要用华丽的辞藻来粉饰,也不需要冗长烦琐的论述;而精练得体的文章,往往更能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毛泽东给延安《解放日报》写过一篇社论《质问国民党》。那篇文章对当时国民党政府真反共假抗日、制造反共高潮的事实和谬论进行了揭露和批判,言之有据,言之有理,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读来痛快淋漓,令人拍手称快全文虽长达约5000字,但读者不会有一点冗长的感觉如果压缩成一两千字,篇幅虽然短了,但也就没有那样的气势了。

  可见,评论的篇幅长短不是绝对的,应当从评论的内容出发,该长则长,能短则短。当然,总的来说,要像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中说的,要尽量“写得短些,写得精粹些”。他还说,我们反对的是空话连篇言之无物的八股调,不是说任何东西都以短为好。战争时期固然需要短文章,但尤其需要有内容的文章。最不应该、最要反对的是言之无物的文章。建设时期何尝不应如此

  至于如何把评论写得朴素精练、要而不繁,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道理实在

  这就要求作者首先要对客观事物或所要评述的问题,有准确、深刻的理解,从实际出发,弄清问题的实质,然后给读者把道理讲清楚。如果作者自己的思想就不明确,分不清主次,抓不住要害,也弄不清读者的思想症结在哪里,问题就很难讲清楚,更谈不到写得精练了 道理要讲得实在,就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说实话,讲真理。对问题不夸大,不缩小,尊重

  事实。评论要有感而发,但不能用感情代替政策。即使是批评性的言论,也不能只图批得痛快,而要考虑社会效果。

  请看1994年2月23日《人民日报》的《今日谈》发表的《值得一听的外国人的话》:

  《文摘周报》不久前的一期刊载了《法拉奇旋风在京城》一文,其中写道:“她在讲演里还响亮地告诫:中国的发展不要‘放弃自身的传统和模仿我们西方人的错误和罪孽!’她说她到中国3天里,接触到的少数年青人谈论的都是金钱,也看到了酒店的拉客女郎,感到非常遗憾。‘我因为热爱你们而担忧’,她说‘如果这么大的变化仅仅是经济上的,而忽略了精神文化方面,那么任何变化都不会是好的、真正的变化。”

  说得多么好啊!国内有类似见解的也不乏其人,可是出自一位外国人之口,就更值得一听,更值得重视。

  法拉奇说的这种现象,何止“少数”,又岂止是“年青人”呢?发展经济是为民富国强必然的大事。但,只为“钱”而“争斗”,只顾自己利益不管他人利益已成世风,不讲人品、道德风尚,更有甚者,在商品经济时代,竟把人格也当成“商品”,岂不可卑、可叹、可悲! 这篇文章是老一辈革命家张爱萍写的,全文只有400字。这里写的是作者即事而发的感慨,是发自内心的忧国忧民的感慨,也是对广大读者语重心长的劝诫: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不能忘记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文章朴素精练,亲切感人

  2.篇幅适度

  评论的长短,应当由它的内容决定。在这个基础上力求文字简洁,短小精悍。为什么有些本来可以写得短些、精粹些的评论,会写得烦琐冗长呢?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首先是求大求全的思想在作怪,似乎文章长一点,架子搭得大一点,讲的方面多一点,才能显不出内容的重要其次,不了解读者的情况,认为读者什么都应该知道,什么都想告诉读者。这样的文章自然就会枝蔓横生、冗长乏味。评论作者不能把读者看做是什么都不懂的人,而应当根据评论的内容,针对读者的需要,主题集中,论述集中,行文语气集中,这样才能写出短小精悍的评论。当然,也有精益求精、锤炼语言的问题

  1993年3月11日,《人民日报》在头版位置报道了河南周口地区第一兽药厂的假药案,标题是《阳光下的罪恶—河南周口地区第一兽药厂假药案揭秘》。这个兽药厂在一些人的庇护下,3年来一直制售人用的药,而且是假药。不断的举报,不断的调查,都未能制止这种罪恶,而且厂长工志强还不断地戴上了一顶顶桂冠。主犯终于落网了,但案件并未结束。报纸为这篇报道配发了编者按语,全文如下:

  读了这篇报道,凡正直的人都会义愤填膺)一个厂竟然造了这么多、这么长时间的假 药!而假药厂长竟然获得这么多“荣誉”!这么多的揭发和调查竟然奈何他不得!不仅有一些政府部门为其开脱,还竟然出动公安人员为其“保驾”,这究竟是为什么?

  假冒背后往往有地方保护主义的支持,而地方保护主义的恶性发展究竟通向哪里,通过这篇报道是可以看得很清楚的)此案的主犯虽已抓获,但那些怂弓者、包庇者,也该得到应有的查处)这既是广大读者关心之所在,也是消除地方保护主义所必须。

  编者按语的矛头集中指向民愤极大的地方保护主义,道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心声,发挥了有力的舆论导向作用。同年10月巧日,周口地区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决,主犯工志强被判处无期徒刑,包括地区和县的个别领导人在内的同案犯被分别判处有期徒刑。

  并不是只有编者按语这种形式的评论才能写得这样简洁有力。由项南执笔的《福建日报》社论《有些案件为什么长期处理不下去》、《论老虎和苍蝇》,周谷城的《领导者有知识才能尊重知识》,张爱萍的《值得一听的外国人的话》就都是这样的评论。所以说,只要思想明确,笔力集中,就可以把评论写得长短适度,繁简得当

  语言规范

  评论要写得短而精,还应当在语言的锤炼和运用上下功夫。古人写文章讲究“炼意”,还要“炼句”、“炼字”,要避免文章中出现“浮同”、“累句”,这是很值得学习的。古代文学理论家刘耙主张: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见其密。这要求是很高的。新闻评论的作用如何,首先要看它的内容。但是,内容多么好的评论,也需要通过一定的语言形式表现出来。如果一篇评论有许多“浮同”、“累句”或各种八股腔,那还怎么吸引读者、说服读者呢?

  我们的媒介一向重视语言文字的运用。早在1951年6月6日,《人民日报》就曾针对社会上语言方面的混乱现象,发表了题为《正确地使用祖国的语言,为语言的纯洁和健康而斗争》的社论,同时开始连载吕叔湘、朱德熙关于语法修辞的长篇讲话。事隔30年,1981年6月19日,《人民日报》又发表社论《大家都来讲究语言的文明和健康》,强调要讲究语言的规范和文明。1994年和1995年,《人民论坛》专栏发表了《重视语言的纯洁和健康》、《建设文明的语言环境》等评论,这些评论都引起了社会上的普遍关注

  真正能发挥正确导向作用的评论,关键在于它的内容是读者需要的,道理又讲得实在。如果而用朴素、规范的语言表达出来,就更易于为读者理解和接受。请看一篇《人民日报·今日谈》专栏征文的得奖评论,1996年9月15日发表的《请注意“人均”之下的贫困户》:

  福建省一位领导同志到农村调研时说:“买现小康目标,不光是看人均收入水平,还要注意‘人均数’掩盖的不平衡,树立人人意识)”此话很有针对性,令人深思。

  “人均”收入高低是衡量贫富的一个重要标尺,掌握准确的“人均数”,是正确决策的一个重要依据)但是,不能看到颇高的“人均数”就沾沾自喜)因为“人均数”里看不到贫富差别,看不到贫困线)试想,把一两个大户几干院上百院的收入平均到一般户、贫困户头上,全村人均收入自然能够上去)作为领导干部,如果只是看到“人均数”,而看不到人均背后的不平衡,不会算“人均”之下的收入账,不知道一个乡一个村里的贫困户有多少,他们的收入为何低,怎样帮助他们脱贫致富,使他们的收入达到或超过“人均数”,就很难使其保持清醒的头脑,加快农民群众共同富裕的步伐。文章讲的是普普通通的道理,用的是朴素通俗的语言,但提出的却是一个较普遍地存在的被一些领导干部有意或无意地忽视了的问题.

本新闻共3页,当前在第3页  1  2  3  

我要投稿 新闻来源: 编辑: 作者:李祖华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