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搜索: 热门搜索 新华书店 考试书店 当当书店 网络书店 自考书店 英语培训专家 公务员专业培训 会计品牌辅导 家教服务
首页>公务员>学习指导>正文
公务员考试辅导:申论之熟悉公务写作知识

www.zige365.com 2007-6-12 14:00:30 点击:发送给好友 和学友门交流一下 收藏到我的会员中心

二、公务员写作的要求

  1.讲政治,懂政策,学法律,晓理论

  公务员要在政府中行使国家权力,执行国家公务,不讲政治、不懂政策、不学法律、不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当然是不行的,公务员写作行为是履行自己职责的行为,而且是组织行为,不是个人行为。要通过写作实现明法传令、上情下达、下情上达、交流沟通等,文章中经常涉及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涉及政治、经济、法律、法规等内容,涉及对上级指不精神的正确理解与贯彻,所以,要完成好这项工作,必须有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和政策理论水平,必须懂法守法,依法办事(写作)

  2.多元化的知识积累和合理的知识结构

  任何写作都需要一定的文化知识方面的储备,在写作过程中,有些知识直接呈现在文章中,而更多的知识则是构成写作者思维基础,帮助作者拓展视野,开阔思路,高瞻远瞩,纵横裨阖

  写作需要多方面知识,要有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知识,也要有自然科学知识;要有历史知识,也要有现实知识;要有专业知识,也要有边缘科学知识。尽管大多数公务员过去都受过某种专业知识的教育和训练,有的甚至是某些方面的专门人才,但新的时代要求公务员还要是通才,一专多能。做公务员工作,从事公务员写作,必须不断学习,经常“充电”,与时俱进地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以适应工作的需要。很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包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公务员写作过程就是书面表达过程,表达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表达的效果。一个新时代的优秀公务员,应该学好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知识,学好汉语修辞和逻辑知识,掌握一门以上外语,使自己的语言功力深厚扎实。要有意识地学习和掌握各种应用文体的写作知识和规范要求,提高对文章的审美能力,学会善于利用工具书。随着办公自动化进程的深人,还要掌握一定的电脑语言和网络知识,掌握现代科技知识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

  第三节公务写作的主题提炼

  一、主题的含义和作用

  (一)主题的含义

  主题,是指作者通过全部文章内容所表达的中心意思。在公文中,行文机关,也就是法定作者的意图和目的,都是通过主题得以传达和实现的。主题有多种名日,如中心思想、中心意思、主题思想、主旨,如果是议论性的文章,还可以叫做中心论点和基本论点。

  (一)主题的作用

  主题对公文的价值有决定性的意义衡量一篇公文的成败,主要是看它能否对事物或事件做出准确的判断,能否合理地处理事件、解决问题,能否以深刻的理性认识启发读者、教育读者。简单地说,就是看这篇公文的主题是否正确、深刻

  正确是对公文主题的起码要求。所谓正确,就是符合客观世界的真实情况,符合科学规律,能够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客观世界。具体说,要能够肯定先进,否定错误,把握现实,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

  深刻是刘公文的高标准要求。公文的主题不能停留在表面现象的判断上,而应该揭不事物的某种本质,反映事物的内部规律。应该站得高、看得远,见凡人之所未见,发凡人之所未发,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2.主题是公文的灵魂和统帅

  没有灵魂的人是行尸走肉,没有统帅的军队是乌合之众。在公文的五个要素中,主题就相当于人的灵魂,相当于军队的统帅。

  第一,主题决定着材料的取舍。与一个事件、一个问题密切相关的事实材料和观念材料都是十分丰富,甚至是不可穷尽的。这些材料,有的深刻,有的肤浅;有的完整,有的散乱;有的清晰,有的模糊;有的典型,有的一般。那么,哪些材料应该选用,哪些应该舍弃?哪些材料详用,哪些材料略用?这一切,都要根据主题的需要来作决定。

  第二,主题支配公文的谋篇布局。一篇文章总要有脉络、框架,要有层次、段落,要有开头、结尾,要有过渡、照应。这一切究竟如何安排,取决于主题的支配作用。表面看起来,主题是内容,结构是形式,但是二者有着极其紧密的联系和内在统一性。主题作为一个思想认识,它如果呈现纵向深人的形态,文章必然要安排成递进式结构,否则无法完成对它的表现;它如果呈现横向拓展的形态,文章必然要安排成横式结构,否则也不可能有效传达出主题来。

  第三,主题制约着公文的表达方式。公务员写作的表达,或者是摆事实,或者是讲道理,或者是作解说。摆事实用叙述,讲道理用议论,作解说用说明。这些表达方式,实质上都是表现主题的手段。摆事实是用实践证明主题;讲道理是用判断、推理的方式来揭不规律;作解说是用科学知识来证明主题的正确性。一个特定的主题,必然要求有相应的表达方式来表现。因此,主题制约着表达方式的选择

  第四,主题影响着文章的遣同造句。古人有“言授于意”的说法,意思是语言的运用要由思想内容来决定。一方面,思想要以语言的方式存在,没有同汇,就没有概念;没有语句,就没有判断和推理。另一方面,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是思想的物质外壳,有什么样的思想,也就必须用与之相应的语言来传达。

  3、主题的提炼

  (一)主题的获得需要一个反复提炼的过程

  毛泽东在《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一文中说过:“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即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的反复,才能够完成”我们的古人虽然没有这样深刻的哲理性认识,但他们对文章主题需要反复提炼,也有自己的认识。元代人就曾说过:“凡作文发意,第一番来者,陈言也,扫去不用;第二番来者,正语也,停止不可用;第三番来者,精意也,方可用之”当然,古人所说的三番过程,只是一个大致规律,不可理解得过于拘泥。对于有些作者或题材而言,也许“第一番来者”就是精意,因为作者对这一题材早已有反复的深刻思考,不必在作文时再从头开始。对于一些阅世不深、经验欠缺的作者来说,“第三番来者”有可能依然是陈言,还需要继续提炼下去。总之,提炼主题一般需要一个多次反复的过程,不能指望一蹦而就

  (二)公文主题的提炼基于深入的实践和丰富的材料

  关于主题和材料之间的关系,我们前面提到,主题决定材料的取舍,似乎主题是占主导地位的。但只有这样的认识还是片面的,主题又是从哪里来的?主题是从社会实践中来的。

  社会实践这一概念,带人写作学之中,主要靠材料来体现。首先,材料来源于社会实践,人在实践中获得的种种事实、数据和局部认识,对于写作来说,就是材料。其次,不管是记忆中的材料还是文字化的材料,都不过是实践的观念化形态或物化形态。因此,我们既可以说主题来源于实践,也可以说主题来源于材料,它是在深人的社会实践或者说是在丰富的材料的基础上,经分过析、综合、比较、归纳之后形成的

  这样看来,材料和主题之间的关系,就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辩证关系。在主题尚未产生、确定之前,材料是第一位的,它代表着存在和现实,而主题是意识,是第二位的。主题一旦确定,也就是说,一旦完成了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主题就要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材料,能有效表现和支持主题的材料就使用,相反则不用。这时,主题又取得了支配材料的统帅地位

  在主题产生的过程中,材料是否全面、丰富(实质上也就是实践是否深人),直接决定着主题是否正确、深刻。所以我们说,主题的提炼,首先要基于深人的实践和丰富的材料

  (二)提炼主题要深入挖掘事物本质

  人对事物的认识,总是要有一个从表层到深层,从现象到本质的过程。提炼主题,也就是这样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过程

  人的感官所反映的,永远只能是事物的外部形态。提炼主题,要摒弃表面现象,努力挖掘事物内在的本质,这就需要经过大脑的分析、综合、归纳、比较,将丰富的感性材料,进行加工提炼,完成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飞跃

  (四)提炼主题要有时代的眼光和新颖的角度

  只有站在时代的前沿,才会有最新鲜最深刻的发现,因此必须把反映对象置于广阔的时代背景之中去考察、去思索、去表现。譬如,日前我们国家正在改革开放的政策背景下进行现代化建设,全民正在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努力奋斗,这样的时代精神,在任何公文中都应该有直接或间接的反映。缺少了这一时代精神,就会失去前进的方向和动力。

  提炼主题还要求不断寻找新的角度,以便有新的思考、新的发现,写出新意。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2页  1  2  

我要投稿 新闻来源:金路公务员 编辑: 作者: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