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申论考试中,一般要求应试者以虚拟的职务身份概括材料,拟汀对策,发表观点评述所以,应试者有必要对现实中的公务员写作规范有一定的了解,才能在临场考试时,刘公务身份模仿得遍真,才能做出符合“身份”的同答
第一节公务员写作的含义与特点
所谓公务员写作,在写作的层面上来说属于应用写作,只是这种应用写作行为是发生在公务员身上的也就是说,公务员是写作的行为主体,公务员写作就是公务员在其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能过程中发生的用书面语言符号表情达意、传递信息(即写文章)的行为。显然,要掌握公务员写作,必须掌握公务员的组织行为的特点及其岗位职能的要求。
表面看来,公务员写作与一般文章写作活动并没有太大区别,有人干脆把公务员写作笼统地纳人一般应用文写作的范围,这是不科学的。公务员写作的确也离不开材料与主题、结构与语言、构思与表达、修改与推敲等这些应用写作活动的行为特征,但由于公务员写作的行为主体—公务员,与一般写作活动的行为主体—作者,具有本质上的差异。前者(公务员)往往为圆满完成自己的写作,不得不在写作过程中以放弃自己的主体意识为前提或条件,同于某种工作规范或领导指令进行写作;后者(一般作者)却往往为了写出精彩的文章,充分彰显自己的个性,弘扬主体意识,努力争取广阔的写作空间。因此,公务员写作具有自身独有的特点和要求。
公务员的工作实务中,写作无疑是最经常性、最重要而又最花功夫的工作,他们的很多工作虽然不以写作为中心或名日,却往往要通过写作来辅助,通过写作体现工作的过程和结果。例如公务员的经常性工作之一是会务工作,从会议筹备到会议召开直到会议结束,有关公务员要做很多工作,其中很多工作又是通过写作来完成的,例如制汀会议方案、发送会议通知、编写会议文件、总结会议成果等。根据公务员发生组织行为的特征可以看出,公务员写作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1.因工作而写
公务员写作的起因不外乎三种情况:一是领导者授意写作,如领导者交办的公文写作;二是用写作作为辅助手段,反映某项工作的成果,如写作年终总结,总结同顾一年来的工作得失;三是用写作表情达意、传递信息,如写慰问信、情况通报等。所有这些无一例外地是为了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而写作,并非是为写文章或者为名为利而写作。
2.受制约而写
公务员写作要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国家法律法规和上级指不精神的制约;本单位本部门领导者的观点、意志、诉求的制约;国情、民情、地方情况、单位情况的制约;文本的国家规范、行业规定以及行文惯例的制约;公务员自身政治、业务、科学文化知识、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制约;文本接收者水平、隶属关系等因素的制约等等。这些制约因素有的必须悟守,有的则需努力克服和突破,但目的都是一个,使公务员写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3.按规范而写
公务员写作是机关公务写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党政机关、各行业主管部门等都有很多相应的法规性文件出台,以保证机关公务写作的规范化。例如:《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发文稿纸格式》、《文书档案案卷格式》、《标点符号用法》、《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公文主题同表》等。公务员在从事某种文章的写作之前,必须首先弄清该文种所适用的规范标准,严格执行有关规定。
4.要简约而写
公务员写作不是为写作而写作,写作不是公务员的职业目标,为了达到信息传递或表情达意的目的,提高工作效率,应该努力用简约的语言文字、简约的文本形式和简约的运作程序来写作。从某种意义上说,公务员写作是一种“制作”、“操作”,而不是“创作”。公务员写作的语言大多是程式化的语言,文本结构大多是惯用式的结构,完成过程大多是常规式的过程,力求简约,是公务员写作始终追求的目标。有些文本甚至早已事先印制成表格式,写作的过程就是“填空”的过程,如会议记录、介绍信、司法文书等
第二节公务员写作的规律与要求
一、公务员写作的规律
从抽象意义上说,任何写作(包括公务员写作)都是把看不见摸不着的作者的“思维”变换成看得见读得出的“文字”,但这种“变换”表现在公务员写作中不是双重的,而是多重的。这是一个双重变换过程,即:第一,把外部刺激的能量变换成知觉的显不或现实的现象;第二,把形象变换成作为形象客观化,物质化的体现的文字描写。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变换:工作手段的变换
公务员为了完成某项工作,决定采用写作作为手段。例如,通知有关人员参加会议、告知会议有关事项,本来可以采用电话通知、当面口头通知等手段,现在变换成书写和印发《会议通知》的手段达到通知的目的。这主要是从提高工作效率和效果的角度出发的,工作手段变换了,运用的物质媒介和工具也自然发生了变换,即电话、口语变换成书面语言、文件
第二种变换:外来意识向主体意识的变换
如果某项公务员写作的任务是由领导交办的,是要为领导代拟文稿的,这就意味着要把领导的意识变换成公务员自己的意识。虽然变换成自己的意识了,却还不能改变领导意识的原样。写作过程中表现出的所谓主体意识,其实不过是领导者的意识实现。这种变换是文学创作甚至一般应用文写作中所没有的。
第三种变换:写作原材料向文章材料的变换
公务员写作需要事先进行大量的收集材料工作。在收集过程中要尽可能多地网罗材料,但最终哪些材料会用在一篇文章中,还需要公务员做深人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筛选工作。从原材料变换成文章中适用的材料,公务员不能在这过程中对材料做随意的加工改造,必须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
第四种变换:材料到观点的变换
公务员写作不能只罗列材料,必须通过陈述和分析,变换成写作者鲜明的观点或意图。
第五种变换:思维到语言的变换
思维也是一种语言现象,运用的是“内部语言”,把思维的经过和结果变换成明确肯定的“外部语言”,用文字符号记录和反映出来,这就是写作,公务员写作也不例外,只是公务员不能在思维时天马行空,任意驰骋自己的思维和想像,更多的是要“揣摩”领导者的意图、“挖掘”材料背后的蕴涵、“传递”自己明确的意思表不
第六种变换:文章自属向文章他属的变换
公务员写作的文章一旦“出笼”,立刻不再从属于公务员自己,要么属于领导者(是领导者交拟的文稿),要么从属于工作(是为完成某项工作写作的),要么从属于接收者(如批复、复函等专为收文者写作的文书),所以也就没有了文章的自属性
根据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公务员写作的基本规律包括三个阶段:
1.采集材料,解决文章的“言之有物”问题。不管是领导交拟的文稿,还是自己从工作需要出发产生的写作行为,采集材料是首先要做的工作,要让文章产生应有的作用,材料采集至关重要。有的材料是“活”的,要去调查摸情况来获得;有的材料是“死”的,要通过阅读查找来获得
2.构思分析,据握文章的“言之有理”、“言之有情”问题。材料中包含的理和情并不总是存在于浅表层面,往往需要条分缕析,深人挖掘,需要作者进行充分的论证。惟其如此,才能令文章产生说服力,才能达到作者预期的目的。在此过程中,公务员掌握政策的水平以及大局观往往起决定性作用。
3.谋篇布局,实现文章的“言之有序”问题。一般说来,文章的结构和语言是写作中的最大难点,所谓文章的结构就是文章的展开轨迹,说自了,就是按照什么顺序来说,用什么样的语言来说,才能最容易让人看得明自,听得清楚,读得上口,才能使文章简约、得体、生动。“序”是一种技巧,也是一种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