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现今的决策者和公众在各自所希望的传统街区“历史文化”价值的保护方法问题上发生分歧。就目前的研究和保护方法,大多聚焦于传统街区初代建造者与使用者身上,将他们所赋予环境的意义纳入研究范围,而对除初代以外的改造者与使用者、尤其是现今的使用者视而不见,并将他们的认知结果和赋予环境的意义排除在研究范围之外。于是我们可以看到现今对于保护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传统街区所普遍采用的方法,即商业功能置换原有居住功能和纯展示性的保护开发。然而无论哪一种,都不得不让传统街区与现有居住者脱离。
在现今大多历史街区改造的过程中,来自决策者的自上而下的规划模式作用下,通常在完成街区保护的同时,也丧失了赋予其环境意义的原始认识主体,即当地居民,增加了新的认识主体,参观者或购物者。这就是困扰规划设计者的一个根源问题,即在传统街区改造过程中,如何保存其原有的人文气息,而不仅仅是保存其实体片断。因此,研究城市环境内公众的认知方式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虽然上面分析的传统街区只是城市环境的一个特定组成部分,但是我们也可以从中大致看出决策者和公众的认知分歧主要反映在决策者的自上而下强调“形象”和公众自下而上重视“使用”上。公众认知一个城市环境时,其评价原则是自身使用活动的需要,好与坏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具体的使用。安全、舒适、便捷等成为最主要的影响因素。而决策者则更多的从政治、经济、功利等角度来开发城市环境。公众的实际使用需求在城市开发中经常很难得到重视。
根据哈尔滨生活报调研表明,家门口是否有学校、医院和广场等成为市民们关心的热点,而不是哈市将扩大多少用地规模,修建多少公里道路。评出的十大街巷也大多是有生活气息或是能够为市民所自豪的道路。由此进一步分析可以看出,决策者和公众对城市的需求是不同的。公众对城市的基本需求包括自然需求、定向需求、精神需求。满足这些需求是城市建设的价值取向。通常获得公众喜爱并认可的城市环境往往是与市民真实生活密切相关并切实能为公众带来利益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