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表现:赖利绦虫大量感染时,虫体积聚成团,导致肠阻塞,甚至肠破裂而引起腹谭炎;虫体以小钩和吸盘固着于肠黏膜,引起黏膜发炎、出血及损伤,影响消化机能;虫体
吸收大量营养并产生有毒代谢产物,使患鸡营养不良,有时出现神经中毒症状。临床上常见
粪便稀且有黏液,食欲下降,饮水增多,行动迟缓,羽毛蓬乱,头颈扭曲,蛋鸡产蛋量下降,最后衰竭死亡。
40、牛、羊血矛线虫病概述
胃肠道毛圆科线虫病是发生于牛、羊、骆驼等反刍家畜的一类最常见、危害较为严重的寄生性线虫病,其中以捻转血矛线虫危害最为严重。
捻转血矛线虫也称捻转胃虫,寄生于宿主的真胃。
流行病学:毛圆科线虫主要寄生于反刍家畜胃肠道内。一般是雌虫产卵后,卵随粪便排出宿主体外,经孵化,逐渐发育为感染性幼虫(第3期幼虫),再经口感染易感动物,然后到达寄生部位,逐渐发育为成虫。
临床表现:捻转血矛线虫矛状刺可刺破宿主胃黏膜,且分泌抗凝血酶,吸血夺取营养。重度感染易导致严重贫血。大量寄生可使胃黏膜广泛损伤,发生溃疡。另外还可分泌毒素,抑制宿主神经系统活动,使宿主消化吸收机能紊乱。
急性型多见于羔羊,高度贫血,可视黏膜苍白,短期内引起大批死亡。亚急性型表现为黏膜苍白,下颌、下腹部及四肢水肿,下痢、便秘相交替。慢性型病程长,宿主表现为发育不良,渐进性消瘦。
诊断:毛圆科各属线虫的生前诊断可采用饱和食盐水漂浮法检查虫卵。
41、食道□线虫病概述
食道口线虫寄生于反刍家畜和猪的大肠,主要是结肠。由于某些种类的食道口线虫幼虫可钻入宿主肠黏膜,使肠壁形成结节病变,故又称结节虫病。
流行病学:卵随宿主粪便排出后,发育为感染性幼虫,经口感染易感动物。某些种类的食道口线虫幼虫进入宿主体后,钻入肠壁,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使肠壁形成结节,一部分虫体在其内蜕两次皮,然后返回肠腔,发育为成虫。
从感染宿主到成虫排卵需30~50d。虫卵在低于9℃时不发育,高于35℃或60℃(猪结节虫)则迅速死亡。春末夏秋,宿主易遭受感染。
42、羊肺线虫病概述
病原体主要为丝状网尾线虫,寄生于绵羊、山羊、骆驼和一些反刍动物的支气管,有时见于气管和细支气管。
43、猪肺线虫病概述
猪肺线虫病是由后圆属的线虫寄生于猪的气管、支气管和细支气管而引起的。
流行病学:
本病流行过程中需要蚯蚓作为传播者。
44、羊鼻蝇蛆病概述
由羊狂蝇的幼虫寄生于羊的鼻腔或其附近的腔窦中而引起的疾病。
流行病学:
羊狂蝇成虫直接产出幼虫。雌蝇生活至体内幼虫形成后,择晴朗天气,飞向羊只,突然冲向羊鼻,产出幼虫。幼虫迅即爬人鼻腔,在其中蜕化两次,变为第3期幼虫,成熟后随喷嚏落人地面,钻人土中化蛹,然后蜕化为成虫。
临床表现:成虫在侵袭羊群产幼虫时,羊只不安,互相拥挤,频频摇头,喷鼻,或以鼻孔抵于地面,或以头部埋于另一羊的腹下或腿间,严重紊乱羊的正常生活和采食,使羊生长发育不良且消瘦。
当幼虫在羊鼻腔内固着或移动时,以口前钩和体表小刺机械地刺激和损伤鼻黏膜,引起黏膜发炎和肿胀,有浆液性分泌,后转为黏液脓性,间或出血,鼻腔流出浆液性或脓性鼻液,鼻液在鼻孔周围干涸,形成鼻痂,并使鼻孔堵塞,呼吸困难。
防治:治疗可用以下药物:
(1)1%伊维菌素注射液 按每千克体重0.2 mg,皮下注射。
(2)氯氰柳胺 按每千克体重5mg,内服,或2.5mg,皮下注射,可杀死各期幼虫。
45、犬心丝虫病概述
该病是由恶丝虫属的犬恶丝虫寄生于犬的右心室和肺动脉所引起的一种临床或亚临床疾病。猫、狐、狼等动物亦能感染,人偶被感染。
流行病学:犬恶丝虫需要蚊等作为中间宿主,除蚊外,微丝坳也可在猫蚤和犬蚤体内发育。
患恶丝虫病的犬常伴有结节性皮肤病,以瘙痒和倾向破溃的多发性结节为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