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癸,是肾中精气充盈到一定阶段而产生的一种促进生殖机能成熟的物质。古人认为,肾属水,癸在天干中也属水,所以叫做“天癸”。王冰曰:“癸为壬癸,北方水,干名也。任脉、冲脉皆奇经脉也。肾气全盛,冲任流通,精气渐盈,应时而下,天真之气降与之从事,故云天癸也。”(《素问·上古天真论》)王冰此处以女子月事为天癸,引起后世医家的争议。万密斋认为“在男子则为精,在女子则为血。”(《保命歌括》)肖庚六引马元台语对王冰以月事为天癸的说法提出异议,说“王冰以月事为天癸者,非也,男女之精,皆可以天癸称,若以女子之血为天癸,则男子之天癸亦为血耶。……男女当交媾时各有精,而行经之际方有其血。”(《女科经论·月经》)张景岳提出“天癸”非精血论,曰:“天癸之义,诸家俱以精血为解,是不译内经之旨也。”
经云:“女子二七天癸至,月事以时下,男子二八天癸至,精气溢泻。则是天癸在先,而后精血继之,天癸非即精血之谓明矣。”(《质疑录·论天癸非精血》)王孟英提出“天癸”与女子性欲有关,天癸至则产生欲念,天癸竭则欲念浅薄。《女科辑要·经水》按语曰:““孩提能悲能喜,能怒能思而绝无欲念。其有情窦早开者,亦在肾气将盛,天癸将至之年。可见肾气未盛,癸水未足,则不生欲念也;如肾气衰,癸水绝,则欲念自除矣。”天癸与肾的关系,《内经》早已明确肾气盛方能天癸至。天癸是肾精充盛的产物,男精与女血又是天癸至的结果。张景岳谓:“天癸者,言天一之精气耳,气化为水,因名天癸。其在人身,是谓元阴,亦曰元气。”(《质疑录》)。
《医宗金鉴》说:“天癸乃父母所赋,先天生身之真气也;精血乃水谷所化,后天成形之本也。男子二八,先天肾气盛,天癸至,与后天所生之精会合而盈;女子二七,先天肾气实,天癸至,与后天所生之血会合而盛。”《景岳全书·阴阳篇》更明确地指出:“元阴者,即无形之水,以长以立,天癸是也,强弱系之,故亦曰元精。”
古人认为“天癸”即“天水”,意为“先天之水。”肾为先天之本,主司元气,天癸必须得到肾气及其他脏腑精气的温煦、滋养才能不断充盈,并随着肾气衰弱而竭止。因此,天癸是由肾精充盈衍生而来,而肾精的发育以至充盈是一个渐进的、由量到质的积累过程。天癸虽属于肾气的范畴,但又不全等同于肾气。正如马元台所说天癸是“由先天之气蓄积而生。”总之,可以认为“天癸”是古人提出的一个性生理概念。古人通过宏观观察,抓住“男精”、“女血”这一明显生理特征,抽象出了“天癸”的概念。杨欣在重温古代文献的基础上,对“天癸”概念作出界定,认为:天癸是源于先天,藏之于肾,专门作用于生殖系统,促进性发育和维持性、生殖机能的一种精微物质,其主要职能是促进性征及生殖器官的发育成熟,维持性、生殖功能,参与生殖之精(包括男子的精液、女子的卵子)及月经的化生以繁衍后代。这一职能与现代医学的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大致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