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考试考前辅导_传染病学(二)
|
|
|
|
|
第五单元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一、病原学 SARS冠状病毒(SARS-CoV),为有包膜的RNA病毒 室温:尿中存活10天,痰及粪便5天,血液15天,物体表面2-3天 二、流行病学 1、传染原:SARS患者 2、传播途径:呼吸道和消化道 3、易感人群青壮年为主,儿童发病率低于成人。 三、病理:主要累及肺和免疫器官(如脾和淋巴结) 肺:不同程度的肺实变和肺泡损伤 主要病理特点:透明膜形成,肺间质淋巴细胞浸润,肺泡腔中肺细胞脱屑性改变。 四、临床表现 起病急,以发热为首发和主要症状。无上呼吸道卡他症状。 分期:早期,进展期,恢复期 五、检查: 血象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减少<0.9 CD3、CD4、CD8明显降低 第六单元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一、病原学 由脑膜炎球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脑膜炎 脑膜炎球菌属奈瑟菌,革兰染色阴性。 病菌在体外能形成自溶酶 我国以A群为流行菌株 二、流行病学 1、传染源:带菌者和患者 2、传播途径:飞沫 3、流行特征:冬春季多。发生于15岁以下的儿童。 三、病机和病理 1、病机: 抗荚膜多糖抗体是主要的杀菌抗体,有群特异性。 引起脑膜炎和暴发性脑膜炎的物质主要是:内毒素 皮肤粘膜瘀点瘀斑:是细菌系列和裂解后释放内毒素引起 2、病理:血管内皮损害,小血管和毛细血管内皮肿胀、坏死和出血,中性粒细胞浸润,有的血管内血栓形成。 病变以软脑膜为主。 四、表现 (一)普通型 1、上呼吸道感染期; 2、败血症期:皮肢粘膜瘀点瘀斑,早现于眼结膜和口腔粘膜。 3、脑膜炎期:颅内压增高。脑膜刺激征阳性。 (二)暴发型――多见于儿童 高热、瘀斑、休克、呼衰 1、败血症休克型:高热,瘀点瘀斑,脑膜刺激征缺如。 脑脊液清亮,细胞数正常或增加。血培养+ 2、脑膜脑炎型:中毒症状+精神症状+昏迷 3、混合型 五、诊断: 突起高热,头痛,呕吐,皮肤粘膜瘀点或瘀斑,脑膜刺激征(+) 血WBC升高,脑脊液呈化脓性改变。 特异性荚膜抗原+ 脑脊液涂片镜检 六、治疗: 1、普通型:首选――青霉素 2、暴发型:大剂量青霉素钠盐。不宜应用磺胺 预防――可用磺胺类 第七单元 伤寒 一、病原学: 伤寒杆菌,属沙门菌,革兰阴性,有鞭毛,能活动。含有菌体(O)抗原、鞭毛(H)抗原和体表(Vi)抗原。 二、流行病学 1、传染原:患者和带菌者 2、传播途径:粪-口途径 三、病机及病理 1、病机: 伤寒杆菌的Vi抗原是决定伤寒杆菌毒力的重要因素。 伤寒的持续性发热是由于伤寒杆菌及其内毒素所致。 2、病理: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炎性增生反应。 最显著特征是以巨噬细胞为主的细胞浸润。 特征性病变――伤寒细胞 病变部位:回肠下段的集合淋巴结和孤立淋巴滤泡。 慢性带菌者常见的带菌部位:胆囊 |
|
我要投稿 新闻来源: 编辑: 作者: |
|
相关新闻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