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饮食不节 饮食过量,停滞不化;或恣食膏粱厚味,辛辣肥腻,湿热内生,蕴结肠胃;或误食生冷不洁之物,导致脾胃损伤,运化失职,水谷精微不能转输吸收,停为湿滞,而引起泄泻。
2.情志不调 肝失疏泄,脾气虚弱,或本有食滞,或湿阻,复因情志不畅,忧恩恼怒,则气郁化火,致肝失条达,失于疏泄,横逆乘脾犯胃,脾胃不和,运化失常,而成泄泻。若患者情绪郁滞不解,虽无食滞或湿阻因素,亦可因遇大怒气伤或精神刺激,而发生泄泻。
3.脾胃虚弱 饮食不节日久,或劳倦内伤,或久病缠绵不愈,均可导致脾胃虚弱。脾气不足,运化不健,乃致水反成湿,谷反成滞,湿滞不去,清浊不分,混杂而下,遂成泄泻。
4.肾阳虚衰 年老体弱或久病之后,损伤肾阳,命门之火不足,则不能温煦脾土,运化失司,引起泄泻。
本病之发生常因先天禀赋不足,或素体脾胃虚弱,或饮食不节、情志失调、感受外邪等导致脾胃、脏腑功能失常,气机紊乱,湿热内蕴,气机不利,肠络受损,久而由脾及肾,气滞血瘀,寒热错杂。病初与脾胃肠有关,后期涉及肾。故本病是以脾胃虚弱为本,以湿热蕴结、瘀血阻滞、痰湿停滞为标的本虚标实病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