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病因
引起胆道感染的原因很多,主要为各种因素造成的胆道梗阻、功能障碍、胆道寄生虫、其他病原微生物的感染、胆道损伤和血运障碍等。
(1)梗阻因素 胆石病和胆管狭窄是造成胆道梗阻引起胆道感染的重要原因。胆石病、胆管狭窄和胆道感染常同时并存,互为因果,互相影响。
(2)感染因素 包括寄生虫感染、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等。胆道蛔虫病较多见。正常情况下胆道内可能存在少量细菌而不发病,在胆道梗阻、胆汁淤积时细菌得以停留和繁殖并引起胆道感染。致病菌可经血行播散、经十二指肠乳头逆行感染或经淋巴系统进入胆道。其中逆行感染受到更多的重视。
(3)局部供血障碍 严重创伤、烧伤、大量失血、休克、心衰、贫血、动脉硬化和胆道内压力增高等可造成胆道血液灌注量不足。局部缺血、缺氧则使胆道对致病因素如化学性刺激、细菌感染等更为敏感,因而极易招致胆道感染,甚至出现胆管壁或胆囊的坏疽、穿孔。
(4)其他 胆道畸形、胆道创伤和胆道运动功能障碍也可致急性胆道感染。
总之,上述各种因素往往同时存在,互相影响而致胆道感染。
2.病理
(1)急性胆囊炎
根据胆囊壁的病变程度和范围常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①急性单纯性胆囊炎:一般为急性胆囊炎的早期表现,多由胆汁淤积,浓缩的胆盐和溶血卵磷脂刺激胆囊黏膜产生化学性炎症反应,此时细菌培养阳性率约为50%,主要为黏膜层的炎症,如黏膜充血、水肿、浆液性渗出、中性粒细胞浸润,胆囊可有轻度扩张。大部分急性胆囊炎属于这种类型。
②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急性单纯性胆囊炎继续发展,梗阻因素未能解除或继发严重的感染,炎症性病理改变侵犯胆囊壁全层,除水肿充血外,黏膜可有坏死或溃疡形成,胆囊腔内和浆膜出现纤维素性或脓性渗出物,胆囊内胆汁呈黏稠灰白色,或胆囊积脓。胆囊明显扩张,长径可达15cm,张力升高。胆囊呈灰白色或蓝绿色,表面敷有脓苔。渗出物增多可形成胆囊周围积液、积脓,如胆囊周围炎。胆囊也可被大网膜、结肠、十二指肠包裹,形成粘连。胆囊淋巴结和胆总管周围淋巴结肿大。胆囊炎症也可侵及肝外胆管和胆囊床附近的肝实质,并形成局部的小脓肿。
③急性坏疽性胆囊炎:为急性胆囊炎的晚期表现。由于胆囊腔内压持续升高,压迫胆囊壁或因严重感染,胆囊壁内血管血栓形成,胆囊壁呈片状或广泛坏疽,常同时伴有胆囊壁内脓肿破溃而出现胆囊穿孔、胆汁性腹膜炎。此时胆囊常呈紫红色,甚至蓝黑色,胆囊周围组织常有胆汁染色,胆囊穿孔部位多位于胆囊颈部和胆囊底部。如果与周围组织粘连紧密,可穿通周围肠管,形成胆肠内瘘,最常穿入的肠管为十二指肠和结肠。胆囊穿孔后还可形成膈下脓肿,产生败血症、中毒性休克等一系列并发症。
(2)急性胆管炎
①急性单纯性胆管炎:胆管壁黏膜充血水肿,胆汁淤积非脓性,略黏稠,胆管压力轻度升高。
②急性化脓性胆管炎:胆管壁黏膜糜烂,出现溃疡,胆管明显扩张,胆汁淤积,胆管内压力增高,管腔内充满脓性胆汁。致病菌多为大肠杆菌和厌氧菌,感染途径可经血行、淋巴管或逆行进入胆道。胆管炎可分别发生在左、右肝管,也可发生在肝外胆管而影响整个胆管系统。后者几乎均有黄疸。
③急性重型胆管炎:原称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是胆道感染中最严重的一种类型,约占胆道疾病的10%~20%.该病来势迅猛,病情凶险,进展迅速,即使在积极手术引流的情况下,病死率仍可高达20%~50%.一般在入院后1~4天死于败血症、中毒性休克、胆源性肝脓肿、胆道出血、多器官功能衰竭(MOF)等继发病变。胆管梗阻、内压增高是急性重型胆管炎的主要病理基础。